碰到劫車時,如何在車上進行應對、進行備戰?
這篇文章是接續前一篇認識、預防劫車,著重來討論劫車發生時,我們能夠怎麼應對情境,並進行備戰。文章內容會比較進階,也搭配了不少影片說明,會需要花更多時間閱讀!
1. 掌握車輛現況
在狀態意識那篇我們提過,在防身情境裡,掌握現況是非常重要的。知道自己所處情境,才會在事前了解自己有哪些弱點,以及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
而掌握現況的一個訣竅,就是自問自答。試著思考、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在應對劫車時,有哪些車上現況需要把握?這些現況雖然並不見得直接與戰鬥相關,但會很大程度影響我們的決策!
1.1. 小型車或大型車?
小車質量較小,如果為了逃生要把其他人撞開,效果可能沒那麼好;被別人撞的時候,也更容易受損。大車在衝撞上就比較有優勢。
大車通常鈑金、車門較厚,可以提供稍微多一點防護,對於鈍器來說會更耐砸。但不論大車小車,鈑金基本上是無法確實擋住子彈的,不能完全倚靠鈑金的防護。
1.2. 車子底盤高或低?
底盤低的話,要離開現場時,就不適合直接開上人行道或安全島,避免車體卡住。 但底盤高的車,重心較高,開過人行道或安全島時如果速度太快,或是在駕駛中被其他車輛撞擊,也比較容易翻車。
底盤低,攔車的歹徒有辦法隔著車窗用槍瞄準駕駛,反之,底盤高的車,歹徒可能需要仰視駕駛,可以擋下子彈的引擎,也會擋在駕駛和歹徒之間。
1.3. 人員狀態
車上有多少人?除了駕駛,是否有其他乘客?這些乘客的自主程度如何?他們是成年人?還是老人或小孩?是孕婦?還是因為身心障礙,不方便移動?
此外,這些人員是否受過防身訓練?程度上是基礎或進階?如果碰到狀況,他們本身對戰鬥的意願又是如何?有些乘客第一反應是下車戰鬥,有些乘客第一反應是投降、配合歹徒。
如果駕駛和乘客都是行動力很強的人,卻做出不一樣的決策,很容易會互相扯後腿。除了進行事前演練,碰到狀況時,駕駛也應該迅速告知乘客自己的決策,並指揮乘客行動。
也再次強調狀態意識的重要性。能提早意識到危險即將發生,同行人員之間才有溝通、討論戰術的時間,而不是面對危險時各自行動,結果成為彼此的豬隊友!
1.4. 後座配置
後座車門是否有啟用兒童鎖(child lock)功能?如果啟用了,後座乘客會無法從內側開門,只能從外面打開,這樣勢必會造成後座乘客的逃生的阻礙。
如果後座有嬰兒椅、兒童座椅,也同樣是需要成人來操作,並將未成年乘客帶下車,這也同樣是逃生的阻礙。
這些情況下,就算配合歹徒交出車輛,仍有可能造成後座乘客來不及下車,被迫和歹徒同行的危險,也許奮力戰鬥或逃跑反而會更恰當。
1.5. 車上貨物
車上是否載有什麼貴重物品?如果不願意放棄的話,就勢必要進行更激烈的逃跑,或是投入戰鬥之中。
尤其是車上如果有放槍,收在後車廂之類的,更不該輕易的交出車輛。就算警察最後把車子找回來,這把槍極有可能已經被偷走,這樣市面上就多一把黑槍了。
1.6. 車鑰匙
首先,你的車鑰匙是和其他鑰匙掛在同一個鑰匙圈裡嗎?建議車鑰匙和其他鑰匙應該分開來,不然要配合歹徒交出車輛時,勢必也會失去其他鑰匙,你可能不希望損失這麼大。能夠更乾脆的放棄車輛,減少某個決策可能造成的痛苦,也會讓我們在狀況中能更快做出決定,並採取主動。
再來,如果你的車是使用感應式鑰匙來發動引擎(keyless ignition,按按鈕就能啟動引擎),在車子已經發動的狀態下,如果鑰匙和車離得太遠,引擎會不會自動熄火?
絕大部分的車不會自動熄火,萬一車子開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感應式鑰匙沒電了,然後引擎熄火,恐怕會造成很嚴重的車禍。
這代表碰到劫車時把鑰匙往窗外丟,其實無法阻止歹徒把已經發動的車開走。只是歹徒一旦將引擎熄火,就會無法再次發動。
如果決定放棄車輛逃跑,而且在下車時也一併將引擎熄火,但鑰匙不是留在車上,而是帶在身上,歹徒在無法發動引擎的情況下,可能會為了取得鑰匙,繼續追擊逃跑的駕駛,要做好第二輪戰鬥的準備。(或者你本來就想要第二回合,也許你身上有槍但一開始反應不及,因此希望暫時撤退,重整態勢後開啟第二輪戰鬥。)
或是有些車可以遠距遙控引擎的發動和熄火,如果有這功能,面對劫車時要怎麼操作,都是車主可以事前思考的事情。
最後也提醒如果是使用感應式鑰匙,要特別留意relay attack。就算我們沒有主動去按壓任何按鈕,感應式鑰匙仍然會不斷的自己發射出電磁波訊號,與車上的微電腦系統交互驗證。過去就已經發生過一些車主把車停在院子裡,又把車鑰匙放在門口鞋櫃,讓竊賊有辦法在門外就將鑰匙發射的電磁波訊號重放,就能直接把車解鎖然後開走的案例。
建議要仔細學習一下怎麼關閉這個功能,讓車鑰匙不要在回到家後,還不斷的向外發射出電磁波訊號!
1.7. 保險
除了強制責任險,有沒有保汽車的竊盜險?車體損失險?如果有保,在碰到事件時要交出車輛,或是衝撞出一條生路的實質損失就不會那麼大;車子被破壞的時候,心情上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動搖,減少顧慮,幫助我們更好的進入戰鬥狀態。
尤其是住在美國更常發生劫車的地區,別省這個錢!
2. 車上戰術分析
我認為在車上應對衝突時,留在車上的戰術優勢,遠大於下車。
只要留在車上,我們就能夠操作車輛快速移動,擁有速度除了讓我們逃跑,也可以用來衝撞其他人或車輛。而且待在車裡具有一定的防護,雖然不能完全倚賴車輛擋下子彈,但留在車上的行動選項,還是比下車直面歹徒多太多了。
留在車上唯一的壞處是個人行動受限,必須留在駕駛座上,且空間狹小,不易操作火力更強的長槍(但如果你不住在美國,本來就不能合法持槍的話,這就不算是缺點)。除非對方緊追不捨,我們逃不掉,只要不把對方殲滅,就會一直暴露在致命威脅下,不然沒有必要下車解決。
換句話說,一旦要下車,就是要使用致命手段排除威脅。沒有要殲滅對方的念頭,就不要隨便下車應戰。(就算真要殲滅對方,其實也有很多留在車上可以採取的辦法。)
不要被網路上的輿論、被錄影畫面誤導了,覺得碰到劫車、甚至是行車糾紛就是要下車解決。不經思考,看到對方要下車幹架,就覺得自己也要下車,氣勢上不能輸,這其實是自行放棄了一項巨大的戰術優勢。
3. 戰術駕駛技巧
如果要留在車上應對劫車,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要讓車輛處於靜止。因此劫車發生時,我們要盡可不讓車輛前方受到阻礙,這樣才能順利移動車輛,遠離危險。
最基本的戰術駕駛技巧,就是策略性的保持前車距離,保持所謂的「操作自由度」(Freedom of Maneuver)。確保車輛隨時都能夠迅速改變行進方向,並時刻規劃其他替代路線,萬一前方發生狀況,就能迅速切換到逃生的路線。
如果真的碰到逃不掉的狀況,例如歹徒阻擋我們的去路,我們也可以透過更進階的戰術駕駛技巧,創造逃生的路線。
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沒有機會真的實際用出這些技巧,也沒有練習的機會。所以這邊也僅是以知識分享為目的撰寫,或許你學了這些知識後,未來某一天真的會在緊急關頭派上用場也說不定。
3.1. 倒車
當歹徒對我們惡意超車、逼車時,只要車輛後方沒被擋住,倒車其實是一個既簡單又好用的作法。這讓我們能夠重新創造出安全距離(也就是「操作自由度」),而且距離一拉長,對方如果拿著棍棒、刀劍也揮不到,就算有槍,命中率也會顯著下降,讓我們變得更安全。
再加上對方既然是逼車,那勢必會在超車後急踩煞車,也就是說歹徒的車輛很可能會以一個歪斜角度處於靜止。我們可以徑直向後倒車拉開距離,但歹徒可能會需要轉動方向盤,先修正車體方向,才有辦法繼續追擊,這也會替我們創造出更多戰術優勢。
以上說了一大堆,或許讓大家直接看範例會更好理解。底下這段影片,就是個完美到不可思議的劫車防衛範例!
3.2. 撞開橫向的車
如果前方去路被路障或車輛擋住了,如果情況允許,我們可以也用車撞開路障,創造逃跑路線。 要衝撞的話,會碰到兩個問題:我們要用哪裡撞?以及撞向哪裡?
車體最結實的地方,是底盤的左右兩根縱樑(frame rail)。縱樑的位置差不多在駕駛座或副座的外側腳下,要用車撞東西,就要用這裡撞。
另外,車輛上有所謂的「碰撞緩衝區」,英文是Crumple zone,通常是車子的正前方引擎的位置。這是一種車體的結構安全設計,這個區域受到撞擊時,金屬會產生變形、褶皺,這樣一來可以吸收撞擊能量,也增加撞擊的受力時間,使車輛的平均受力變小,保護駕駛。
我們要避免用自己車上的碰撞緩衝區去撞擊,或者撞擊另一台車的碰撞緩衝區。撞到這些地方時,因為撞擊動能會被金屬形變吸收掉一部份,車子不會像剛體碰撞一樣彈開一段距離,我們的車也可能會陷入對方車體的凹陷中,就無法創造出足夠的空隙逃生。撞到自己的Crumple zone,也可能會使引擎受損,不利後續快速離開現場。
如果對方是車子水平橫置來擋路,那我們可以瞄準後輪的位置,那個位置上有傳動軸,不會輕易變形,加上汽車引擎通常在前方,重心靠近車頭,撞擊後輪會比較容易把車給撞開。
其他種類的車、或是路障,都可以用類似的邏輯,去找出不會變形,且遠離重心的一端,然後把它撞開,創造出逃生路線。(要做好安全氣囊會啟動的心理準備)
如果前方車輛沒有打橫,是用車頭、車尾朝向我們,那就想辦法保持距離,找空隙繞過就好。這時候開車去撞,成效也不大。
3.3. PIT Maneuver
PIT是pursuit intervention technique的縮寫,我簡單翻譯成「截車技」。這是美國警方在追捕逃逸車輛時,將車輛攔截下來,強制讓車輛停止的駕駛技巧。
施展方是後方車輛,跟車、貼住前車的後方角落後,踩油門加速並轉向,這會讓前車被迫旋轉180度,進而停止下來。
要使用這項技巧時,最好在寬廣、車輛較少的道路,也要真的受到生命威脅。不然施展PIT maneuver,除了在美國是違法的,也很可能會造成其他無關人士的傷亡,尤其在高速行駛下施展,可能會讓前車失控翻覆。
反過來如果我們要防禦PIT Maneuver,我們可以:
- 踩油門加速,讓後車不好跟車,無法順利貼靠我方車輛的後方角落,自然無從施展PIT。
- 使我方車輛一直擋在後方車輛的正前方,不給他任何往左或往右超車的機會,這樣後車就無法碰到我方車輛的後方角落。
- 緊急煞車,讓對方來不及反應,往前開過頭。當自己處於後方時,就不可能被前車PIT。只是這樣會失去位於前方的優勢,此時最好能夠改變行進方向,往左、往右、往後都行,總之不要再繼續向前行駛了。
- 假使對方開始施展PIT,正在推擠我方車輛的後方角落了,我們可以先順著推擠方向轉動方向盤,並盡快加速。假設對方由左往右推擠我方車輛,那我們也向右打方向盤,讓車頭跟上車尾的偏移,這樣就能暫時保持車體朝前,然後透過加速提供對抗推擠的力量,並脫離後車的接觸。
3.4. J Turn
J Turn是當我們往前駕駛,發現前面有危險,要緊急掉頭180度,向後離開現場時可以使用的駕駛技巧。
施展J turn時,要確保後退時累積足夠的速度(小訣竅是踩滿油門默數三秒),轉方向盤時也要夠快,這樣車頭才會發生滑移,進而達到轉向的結果。
也同樣的,這項技巧比較適用於寬敞、沒有太多車流的道路。一般城市裡的環境比較用不到。
4. 車體防彈分析
關於車輛戰術分析的下一個重點,就是要討論的車體哪些地方可以擋住子彈?
也就是說,我們要來分析車輛上有哪些掩體。掩體可以分成兩類:掩護(cover)與掩蔽(concealment)。足夠堅實,可以擋下子彈保護我們的,是掩護;無法擋下子彈,但可以隱蔽行蹤,避免讓敵人直接看見我們的,是掩蔽。
車上有足夠厚實的金屬部位,是可以作為掩護的部位,例如:引擎區,輪胎的位置(因為中間有傳動軸、煞車裝置、傳動機構),還有車體骨架的A、B、C、D柱。然而,這幾支柱子雖然強度夠高,但它們太細了,無法有效利用,因此主要作為掩護的部分,仍然是引擎和輪胎處。
至於車門、鈑金,如果入射角不是垂直的,有機會讓彈道偏離彈開子彈,但基本上是無法擋下垂直入射的子彈的。因此座位區、後車廂,這些空心的部分,嚴格來說只能起到掩蔽的作用。子彈在貫穿兩層鈑金後,仍可能具有足夠殺傷力。(參見下方影片實測結果)
擋風玻璃、車窗更不用說,它們是透明的,無法隱蔽行蹤,如果不是使用防彈玻璃,也完全擋不住子彈,無法作為有效掩體。
雖然車門和鈑金無法作為掩護,但這不是說它們就毫無用處。能夠不讓敵人可以直接看到人,進行瞄準,就能中彈的可能性。加上保持車輛移動,子彈就有機會被彈開,仍然可以減少傷亡。這也是為什麼就算被別人用槍攔車,只要前路暢通,保持移動仍然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會拿槍攔車的歹徒攻擊性更高,說不定本來就做好要殺人取車的準備,停車選擇投降可能還是死路一條。
5. 駕駛持槍反擊
接下來的戰術分析,會假設駕駛身上有攜槍。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自己無法合法買槍,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所以以下內容就自行斟酌,想跳過也沒關係!
在試圖下車或拔槍之前,第一步應該是把車打入P檔,然後趕快解開安全帶。在緊張的時候,很容易會忘記這兩件事。
有些人上車後,會把攜帶的槍從身下取下,放到車上專用的槍托裡,避免坐著開車時槍會壓迫到身體,造成不適。也有些人在車上仍然會把槍攜帶在身上,也許是放在慣用手後方的OWB、或是正前方褲頭內側的appendix carry。如果選擇繼續把槍放在身上,那就要特別注意安全帶的位置,不要妨礙到自己取槍。上車後可以有技巧的調整位置,讓攜帶中的槍把不要與安全帶有接觸,甚至是勾到安全帶,這樣隨時都可以拔槍,不需要多一個拉開安全帶的步驟。
打入P檔,解開安全帶後,我們這時才好拔槍進入戰鬥狀態。 在車內拔槍後,還是要注意槍械安全守則,特別是槍口方向。車內拿著手槍,在沒有要射擊時,將槍舉到額前,槍口向上指,避免誤射車體、自己、或其他乘客,也避免槍在轉身、移動時撞到方向盤。駕駛座因為有方向盤,不容易操作長槍,建議配備手槍。副駕或許有足夠空間,但前提是你的副駕擅長使用步槍。
先前的車體防彈分析中提到,既然敵人可以直接對著車窗、擋風玻璃開槍,反過來說,駕駛如果有槍,也可以直接透過玻璃對敵人開槍,不必非得要先下車。這樣可以讓鈑金起到一定保護,如果在車上就能解決威脅,這樣也方便我們迅速離開現場。
如果打算下車應戰,先隔著玻璃開槍,也會讓自己能透過開槍壓制對方的行動,不要讓對方可以在未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以逸待勞,瞄準我們下車的空檔開槍。
打開車門把手後,我們接著可以用外側腳推開車門,這樣可以空出雙手操作槍械。這時候推開車門的腳要保持用力向外踩抵住車門,而不是只用力蹬一下把門推開,避免車門開到底之後反彈回來,阻礙後續移動。
開啟的車門上緣,和A柱之間會形成一個V型空間,我們可以先把身體探出車門,利用這個空間進行射擊,替自己創造移動的空檔,讓我們接著把腳從駕駛座移出,踩到地面上離開座椅。別忘了車門和彈道要有一個角度,不要完全垂直,這樣更容易把子彈彈開,而不是貫穿。
然後想辦法讓車子擋在自己和歹徒之間。我們可以順著車門的掩蔽,移動到車尾,讓整輛車作為掩護保護我們。通常在駕駛座裡主要攜帶的是手槍,走到車尾,或許就可以取得後車廂裡的步槍,用更大的火力來應戰。
優先確保自己處於掩護下,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後,就可以開始用手機報警求救,並一邊應戰。
如果歹徒是從車輛側向出現的,離開車門後,可以用引擎區作為掩護。注意人不要太靠近引擎蓋,甚至是把槍放在上面射擊,尤其使用步槍時,可能會想要有個可以架槍的地方,但不要這樣做。 這是因為引擎蓋有可能會反彈子彈,太靠近引擎蓋,很可能會被流彈打中。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和引擎保持一小段距離,在這個位置進行射擊。
如果是使用步槍,要注意瞄具和槍口之間仍然有一段距離。在掩護後方射擊時,我們通常會想要讓盡可能壓低身體,如果用一般的方式瞄準步槍,就算用瞄具可以看到目標,槍口可能還是在掩體之下,這時開槍的話,子彈其實會打到車體。我們可以將槍身以槍管為軸,側向旋轉,讓槍口和瞄具處於同一高度,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什麼時候脫離戰鬥?通常是是警方來到現場控制局面,或是我們把敵方殲滅,或是敵方發現我方火力夠強自己撤退,這時戰鬥才會結束。而脫離戰鬥比較糟糕的方式,就是我們中彈了,失去戰鬥能力或是死亡。
既然決定拿出了致命武器戰鬥,就要有殺死對方,或被對方殺死的覺悟。再次強調,戰鬥永遠是最後的選項。下車應戰,就是生死關頭。沒有做足訓練、手上沒有致命武器,就不要輕易的下車應戰!
6. 在車上準備其他武器
如果情況、法律允許,當然準備槍是最理想的,畢竟人們只會擔心火力不足,沒有聽過誰會抱怨自己火力太強的。但要注意:能夠合法擁有(possess)槍械,並不代表就能合法在車上攜帶(carry)槍械。美國有些州是需要另外申請攜槍證(carry permit),才能在車上帶槍的。
如果可以合法在車上攜槍,建議槍械就是全程貼身攜帶,除非是要進入學校、政府機關這些禁止持槍的地方,不得不暫時卸下槍械放在車上。不然只要一下車,槍就是隨身帶走,盡量不要把槍留在車上。把槍留在車上最大的風險就是被人偷走,除了是讓自己損失武器,更是讓外面的歹徒又多了一把黑槍。
如果不能合法在車上攜槍,例如在馬里蘭州(MD),沒有攜槍證的人,用車輛運輸(transport)槍械時,必須把槍放在後車廂,此外還要把槍退膛、且不能和子彈放在一起,用車輛運輸槍械也只限於在住家到槍店、靶場之間往返,在這種條件下,其實是無法真正用槍在車上保護自己的。
如果想要在車上準備槍械之外的武器,有哪些選項呢?
槍械之外的選項,首選自然是防狼噴霧。除了貼身攜帶的防狼噴霧之外,車上的噴霧不用考量攜帶的便利性,可以多放一罐大罐的防狼噴霧,收在車上的置物架裡,以備不時之需。防狼噴霧便宜,又不致命,不妨多放幾罐在車上的不同位置,這樣碰到狀況時,乘客們也可以抄一罐起來備用。
要不要放球棒、鏟子、鐵鍬、鐵錘之類的冷兵器?只要你想,當然可以。但我自己是只有在後車廂放一把鏟子,而且不打算在駕駛座放任何冷兵器。因為我傾向靠安全駕駛和狀態意識避開危險狀況,真的碰上麻煩,也會優先用駕駛技術脱離現場,就算在駕駛座有放這些武器,也往往用不到,只是佔空間而已,萬一被警察臨檢時,可能還會有點麻煩。
選鏟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本來就想在車上放把鏟子,如果下雪了,就可以用鏟子清出一條路,不然車輛底盤碰到雪似乎會加速生鏽,防身考量反倒是次要。
不過如果真要拿用用,從法律角度來看,在車上攜帶鏟子具有一定合理性,我並不會因為在車上放鏟子而面臨法律責任;此外,市面上也有戰術鏟,材料足夠堅固,邊緣雖然不是非常鋒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切割能力。
既然選擇放在後車廂,預期的應用場合,是當歹徒想趁我在上下貨時的空檔接近、下手時,我可以很快的抄起後車廂裡的鏟子來使用,這之外就不做他想了。如果是坐在駕駛座碰到狀況,我完全不打算要先下車、打開後車廂、拿起鏟子之後,再跑過去幹架。
其他的防身武器,電擊棒、小刀、短棒、戰術筆之類的,真的想要,我覺得可以貼身攜帶,但放在車上的必要性相對更小。因為這些武器都是在近距離使用的,如果我們坐在車上時,會需要在近距離對付要傷害我們的人,那代表我們一定事前有哪裡做錯了,才會導致這個結果。也許是沒有養成鎖門的習慣,所以歹徒才能直接開門奪車;或者是沒有培養好狀態意識,鬆懈了,才會讓歹徒靠這麼近、出手了才察覺到。
最後,不管你決定要放什麼武器,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嘴上説說,而是真的要去準備武器,思考自己打算要什麼時候使用,並把它確實放到車上。在網路上討論時,似乎大家都很勇,秀出來的武器一個比一個兇殘;結果現實中真的要放武器的時候,很多人反而開始擔心家人朋友會不會覺得自己是神經病而作罷。
對你來說,只是一個提高警覺、備戰的行為,對另一個人而言,他可能覺得誇張到接近偏執,甚至有反社會傾向。 太在意他人看法,就會沒完沒了,別讓這個問題太困擾你。只要你覺得有需要,就堂堂正正、合法的去準備武器,買武器不需要拿去跟別人炫耀,但也不需要畏手畏腳的怕別人知道。說不定你身邊的家人朋友其實也對準備武器有興趣,只是沒有討論這個話題的機會!
如果真的有人會因為你買武器而笑你是神經病,相信我,他們也只敢在你背後議論你。他們連武裝自己的勇氣都沒有了,又哪敢在你面前批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