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準備:需要撤出住家時,如何準備緊急避難包?

Authors
  • Name
    自我強化筆記
    Twitter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發生天災人禍時,繼續待在原地可能很危險。例如發生了火災、地震、淹水,我們需要盡快撤出住家,避免持續暴露在生命危險中。

或是當疫情、戰爭、暴亂來襲時,我們可能會為了避風頭,需要逃到其他縣市、州/省、或國家,可能有親友接應的地方。尤其如果是客居他鄉的遊子,迅速搭飛機返回母國是很常見的做法。

如果要迅速撤離,那就需要在家裡準備好一個緊急避難包,才不會在災難來臨時手忙腳亂。這篇細談準備避難包的考量與實行細節,讓我們做好迅速撤退的準備!

文章封面圖片
目錄
1. 籌備依據與原則
1.1. 少量分批買齊
1.2. 避難包平常半滿沒關係
1.3. 模組化的收納
2. 避難包內容清單
2.1. 重要文件、物品
2.2. 水
2.3. 食物
原則3:計畫不要太極端

1. 籌備依據與原則

避難準備的考量那篇提過了物資籌備的依據,這邊快速整理一下和避難包相關的部分:

  • 避難包中應準備3天份的食物和水。
  • 避難包重量不應超過體重的10%
  • 食物部分,每人每日熱量需求大致是2000大卡。盡量選擇不需加熱可即食、可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的食物,例如能量棒。
  • 每人每日飲水量,可以用「體重乘上30毫升」計算。
  • 但為了避免避難包過重,並不會將三天份的水全部裝到包中。折衷的做法是只帶3公升的瓶裝水,然後也帶上攜帶式濾水器與空水壺,讓我們能從環境中的水源去產生飲用水。

在籌備時,應該替家中的每位成員,根據個人需求準備一個避難包。此時,我們可以根據下列原則去準備:

1.1. 少量分批買齊

買避難包物資時,應該少量、分批的買,不要為了一口氣買好所有物資,結果一直在想還有哪些東西不夠,因此猶豫不決。慢慢買,反而能一邊測試食物和物資,確定自己買到的是真的能派上用場的東西!

此外,一開始先拿舊背包來裝物資就好,不要被購物衝動影響,先買下了一個酷炫的登山包、戰術包,買完包才開始思考要裝什麼物資。應該等到物資內容經過測試,確定下來後,如果背包真的裝不下,這時才買新背包。

附註:避難時還是建議用普通背包,不要買戰術、機能風格太強烈的,這樣在人群裡比較不顯眼。

1.2. 避難包平常半滿沒關係

要放到避難包裡,撤退時要帶走的緊急物資裡,通常有一部份是屬於日常用品,平時散落在家裡的不同位置。例如筆電會放在書桌上、個人藥品可能在餐廳的櫃子、手機在床頭櫃充電。

準備避難包時,我們只要把非日常用品預先收進避難包就好,像是重要文件、急救包。 當狀況真的發生時,我們通常還是會有一小段時間把日常用品收到包裡,並不需要假設狀況隨時可能會發生,每天睡前都要重新把日常用品收回避難包裡,讓自己30秒內馬上就能出門,這樣太累了,也沒有必要!

1.3. 模組化的收納

既然平時避難包是半滿的,緊急狀況發生時,為了做到快速的打包,模組化的收納就很重要。也就是背在身上的一個大包裡,分別用好幾個小包裝著物資。除了讓避難包擺放更整齊,取用時更方便,更重要的是這讓我們更有效的管理內容物,預留這些日常用品的收納空間,讓打包更快,也更不容易漏掉東西。

  • 背包裡通常都有放筆電的夾層,那桌上的筆電,當然就是直接收到這裡。
  • 個人藥品和其它衛生用品,平時就可以用一個有拉鍊的小袋子裝著,放在家裡習慣的位置。需要快速打包時,把附近的瓶罐清點一下,收到小包裡拉上拉鍊,然後放進避難包,就搞定了。
  • 重要文件可以用一個資料夾裝著,這也是一種模組化收納,這樣撤退時就不需要翻箱倒櫃的把重要文件逐一找出來。

2. 避難包內容清單

接下來逐一盤點常見會放入避難包的物資有哪些。

手機、錢包、鑰匙,還有防狼噴霧、手電筒、折刀、或手槍,這些每日攜帶用品(Every Day Carry, EDC)不用特別裝進避難包裡、或預留他們的位置。平時出門會帶在身上的,緊急狀況出門比照辦理,收在習慣的口袋裡就好。

剩下來需要思考的是,在每日攜帶物品之外,有哪些日常用品、非日常用品是要收進避難包的:

2.1. 重要文件、物品

首先想想看,有什麼重要物品是帶得走,也必須帶走的?

  • 如果要迅速搭飛機離開的話,就要準備好護照、身份文件
  • 因為個人生理狀況,個人藥品,或是女性生理用品,也是必須帶上的。
  • 重要的合約書、書面文件,如果無法電子化,必須保留紙本檔案,那也要帶在身上。
  • 逃難過程,以及抵達新的所在地後,可能只能使用現金,應該準備一些小面額紙鈔(避免大鈔沒人找得開)。
  • 如果筆電、隨身硬碟裡存有重要資料,在抵達新的所在地後會用上,也值得帶上。
  • 具重大紀念意義、無可取代的物品,只要空間、配重允許,也一併帶上。

除了筆電、個人藥品是日常用品之外,其他的物品並不會頻繁使用,可以用防水文件夾、或鉛筆盒、收納袋裝起來,平時就收在避難包裡,緊急狀況中就不必再三確認這些東西都有在包裡。

至於筆電和個人藥品,就要記得在避難包中預留收納空間,讓我們能快速的完成打包!

選擇賣場:
文件夾鏈袋
防水防火文件夾
鉛筆盒/收納袋
收納袋
EOOUT Mesh Zipper Document Bag
Fireproof Document Bag
評價
4.8,共6296
4.6,共4309
4.7,共8674
4.7,共3473
價格
12.74 USD
14.99 USD
9.99 USD
6.99 USD
附註
A4大小,16入。
查看商品

2.2. 水

瓶裝水價格便宜,也容易準備,一般超市就能買到。但主要是有配重上的考量,三天份的水全部收到包裡太重了。折衷的做法是帶上攜帶式濾水器與空水壺,從環境中的水源去產生飲用水,實際放在避難包的可能只有兩、三罐瓶裝水。

提醒:如果你會把筆電裝到避難包裡,再加上其他物資,背包可能就至少有2公斤了。如果最後背包太重了,有濾水壺的話,只帶一罐寶特瓶也沒關係!

選擇賣場:
Brita 濾水壺
濾水吸管
LifeStraw 濾水壺
Brita Filtering Bottle
LifeStraw Personal Water Filter
LifeStraw Go Water Filter Bottle
評價
4.7,共33206
4.8,共90841
4.7,共12526
價格
22.99 USD
34.77 USD
39.99 USD
附註
知名濾水器品牌。
2入組,體積更小更容易攜帶。
LifeStraw 也有水壺版。
查看商品

2.3. 食物

我認為最適合放在避難包的食物,就是能量棒。它們能提供高熱量,同時體積小、容易攜帶,撕開包裝就能直接吃,不用再烹調,吃完也不用洗碗。因此很多戶外活動、登山者,都會準備這些食物。

一個人一天要攝取約2000大卡的熱量,三天份就是6000大卡。我買的MET-Rx能量棒(Amazon上買來的)一支約400大卡,所以一人三天份是15支。

也提醒買來的緊急食物一定要試吃,確保自己在口味上可以接受,份量適中,不會吃得不夠飽或太撐。腸胃也能順利消化,不會脹氣或不舒服!不然在緊急狀況中,才發現買來的食物自己難以下嚥,絕對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自己試吃的結果是MET-Rx能量棒確實能讓我吃飽,也沒有消化上的問題,但就是比較乾,我會需要配一點水吃,也因為味道偏甜,短時間內我一次只能吃一支,不然會覺得很膩。所以避難中我會預期自己就不會照三餐進食,而是一天分五次進食,以滿足熱量需求。

MET-Rx能量棒有很多口味,但一支有410大卡的只有以下三種口味,大家如果要選購時,可以特別留意:

  • Super Cookie Crunch
  • Chocolate Chip Cookie Dough
  • Peanut Butter Pretzel

裡面第三種的Peanut Butter Pretzel我覺得最好吃,因為前兩種都只有甜味,吃著吃著很容易會覺得膩口,而第三種內含花生醬和太妃糖,口味鹹甜交錯,比較能引發食慾!

如果不想只吃能量棒,也可以多買一些蘇打餅、肉乾、保久乳之類的小點心搭配。不嫌麻煩的話,也可以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罐頭食物或乾燥食物!

選擇賣場:
一支400大卡
一包600+大卡
MET-Rx Protein Bar
Greenbelly MEAL2GO
評價
4.6,共7146
4.5,共469
價格
24.17 USD
39.99 USD
份量
9入
5入
單價
2.7 USD
8 USD
附註
410大卡的只有三種口味。
5種口味,但單價很貴。
查看商品

說真的,我覺得避難包裡的必需品就是以上三項,只要能準備到這裡,要存活維生,基本上是沒問題了。

底下我會繼續列出一些也很值得收到避難包裡的物品,讓大家根據自己的考量決定要不要準備,如果是家裡本來就有的物品,不需要再額外添購,那就再好不過!但如果你常常搬家、生活還沒有定下來,或是不想增添經濟上額外負擔,或是覺得用不到,那就心安理得的選擇不要買!與其一直擔心自己是不是沒有買齊所有裝備,結果一直沒有下單,不如從簡單的物資開始慢慢準備。

就算現階段停在這裡,也許過幾個月、幾年後生活條件變了、或改變想法了,到時候要再擴增避難包也沒問題。現在只準備一天份也ok,這都比完全不做任何避難準備更好!


衛生用品

避難中可能會有衛生上的需求。如果上廁所,或用餐前需要清潔雙手,可以準備一小罐乾洗手液,以及隨身包的衛生紙濕紙巾

急救包

如果在避難過程中受了外傷,有急救包就可以立即處理傷口,止血包紮。

此外,急救包也是平日在家的必備品,並不是只有避難中才會用到。我們準備好急救包之後,平常可以就保存在避難包裡,這樣平日、緊急狀況中都能有備無患!

保暖用具

出門時也許不覺得冷,但如果所在地晝夜溫差大,或是有風雨、或需要在車上、車站機場過夜時,我們可能之後才會懊惱自己怎麼沒有帶一件厚一點的外套。

背包裡可以準備一件可折疊的輕量外套(男用女用),或是放幾片長時效的暖暖包蝦皮連結)。 還有空間的話,可以再加上圍巾、毛帽、手套、頸枕之類的。

鞋襪、內衣褲

有時在室外沒有機會洗澡,但至少可以準備一套更換的內衣褲、襪子,這樣會比較舒服,也比較衛生。

也可以準備一雙簡單可以打包的鞋子蝦皮連結),如果身上的鞋子濕掉了,可以暫時換上,避免雙腳長時間包覆在濕鞋子裡,對衛生不好,如果有傷口也可能會發炎。

防災用品

再來是一些緊急狀況中可能會用上的工具,例如攜帶式收音機,讓我們可以能夠聽AM/FM廣播,接收最新資訊。也可以帶上行動電源蝦皮連結),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手機撐久一點。

我們也可以準備一副口哨蝦皮連結),如果碰到嚴重的災害,國家要出動搜救隊時,口哨能幫我們吸引注意力,讓搜救隊知道哪裡有人。

緊急狀況中,一把手電筒也很重要,在日落後讓我們仍然能夠擁有照明。如果需要加工材料,擰轉螺絲等等,一把折刀或瑞士刀也會派上用場。如果這兩項物品,也是你的每日攜帶物品(EDC)的話,那就不用為了避難包重複準備了!

我們也可以再準備一些口罩、手套,在緊急狀況的空氣中可能會有塵埃(例如發生野火、火災),或是地上可能會碎石、碎玻璃,口罩和手套能夠保護我們的呼吸道和手部皮膚。

嬰兒或寵物用品

如果家裡有嬰兒、寵物,作為照顧者,我們也要記得帶上相關用品(食品、尿布等)!

如果家裡有槍

如果人在美國,也有買槍的話,碰到緊急狀況時,也應也把槍和彈藥帶在身上。能帶走的基本上是手槍,如果沒有要直接攜帶在身上,請千萬不要直接把(上膛的)手槍收到背包裡,而是先把手槍收進槍套(holster)後才收到背包裡。這樣才能避免被背包裡的物品碰撞,或是不經意伸手探向背包內部時,誤觸扳機而意外擊發。

請各位理解,我之所以提到槍,不是要刻意引發恐慌,或是要鸚鵡學舌的覆述美國保守派的擁槍言論。

暴民的劫掠(looting) 在暴力型態的分類上,屬於「集體暴力」。這基本上是超出個人防身範圍

客觀的去查事件記錄,就會知道在美國發生過很多次暴亂,這些暴亂可能是出於政治、社會因素,或是單純受自然災害引發(大家知道最有名的是卡崔納颶風)。而且這些暴亂,不是單純的上街抗議表達訴求,而是完全處於一片混沌的大肆破壞,街上暴民到處打劫商家、放火燒車。

既然過去如此,未來這種狀況也極有可能再現。如果知道有暴亂要發生,可以的話就應提早進行避難。 為什麼避難時要帶著槍走?我不是說要你拿槍去投入戰鬥,去對付暴民。當一大票暴民包圍上來,子彈是有限的,而且對方很可能也有槍。這情況不是電玩遊戲,單挑一群暴民根本沒有意義。

最理想的情況,是我們提早離開,迴避掉危險。然後為了避免暴民闖空門時,可能進入我們的空屋搜刮時,偷走我們的槍拿去傷害其他人,如果我們撤離時有把槍帶在身上,那這件事就不可能發生。槍如果帶不走,也可以想辦法鎖在保險櫃裡、上扳機鎖、或是乾脆拆掉槍管帶走。

如果我們成功避難,理論上是不用遭遇任何暴力事件,也就不需要用到槍。但萬一在避難過程,真的還是碰到暴力事件了,這時槍也會派上用場,幫助我們脫離險境。

3. 我的避難包

最後分享我目前的避難包,其中比較私人的物品,像是筆電、重要文件,就不入鏡了。之後如有物資上的調整,會再更新照片!

避難包物資
避難包外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