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手槍射擊:想打得更準,有哪些變因需要調整?

Authors
  • avatar
    Name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聲明(2024/02/01)

這篇文章是我學習槍械後,初次寫下的一篇比較有系統性的心得。雖說本文算是有系統,但隨著自己繼續精進,我也發現某些內容不太正確,自己也已摒棄不用。

因此,我預計會重新安排、調整手槍射擊技術的文章。但重新撰寫文章仍需要一段時間,在我完成修改之前,希望各位讀者在閱讀這篇拙作時,能夠保持懷疑的態度,不要全盤相信!

手槍射擊裡,存在許多需要調整的變因。在我上課練槍的過程中,發現到越早「知道」有這些技術要點的存在,會讓一個人進步的更快。自主練習時,就能有意識的去分析自己在各項要點上做的好不好,才會確切知道要往什麼方向進步;上教練課的時候,也才能提出更關鍵的問題,加速自己的成長!

文章封面圖片
目錄

先聲明:這篇並不是教學文,真心想要練好射擊的話,請到靶場去找專業教練上課,在他們的帶領下,進行實彈射擊。這樣帶來的進步,遠遠超過靠自己讀一讀網誌、看一看YouTube所學到的內容,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之所以發表這篇文章,是出於我將讀者視作同學,希望透過公開自己的學習筆記,相互切磋砥礪。希望有經驗者讀了,一方面複習、檢查自己是否也都掌握了這些因素;如果我的筆記裡有疏漏,也可以指出來幫助我進步。 如果是讀者是新手,那就能早點「知道」手槍射擊裡有這些技術要點,提升靶場課程的學習成效,使更多台灣人都能掌握用槍技巧!

這篇討論的內容,會聚焦在手槍射擊技術(pistol marksmanship)上,先把真實戰鬥中的考量放一邊,主要聚焦在如何提升射擊精準度,並迅速做好開第二槍的準備。

既然要討論「精準度」,就讓我們更仔細的認識「精準度」的定義。中文裡的「精準度」,混合了英文裡「Precision」和「Accuracy」的意思:

  • Precision,我翻譯成「密度」。精密度越高,就代表射手的身體如同一台精密的機械,每次扣下扳機,幾乎都打在同個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再現性。
  • Accuracy,我翻譯成「確度」。準確度越高,代表預期和實際的落彈點越接近。

每個人都想打得準(accurate),但要能打得準之前,應該先追求肢體控制的精密度(precision),也就是減少人為誤差(human error)的影響,確保自己有辦法在接近的條件下進行每一次射擊,射擊表現具有一定再現性,我們也才有辦法科學化的分析自己的問題,進而有效、快速的進步。

要減少人為誤差,具體上需要提升持槍姿勢的穩定性,以及減少後座力造成的影響。達到了一定精密度後,再來是學習正確使用瞄具,以達到準確的射擊結果!(如下圖所示)

手槍射擊技術概念圖

以下開始列舉手槍射擊中的變因(技術要點):

1. 站姿

走進射擊區,拿起槍準備射擊時,第一件事是進入射擊站姿(Stance)。好的射擊站姿會讓身體在持槍時更穩定,也更能有效的承受後座力的衝擊,一切肢體控制的精密度,都從站姿開始。

射擊站姿的考量與比較,必定得放在戰鬥情境的脈絡裡分析。譬如說:

  • 穿上防彈背心後,以正面朝向敵人可以最有效的運用防彈板;沒穿防彈背心時,側面對敵可以減少暴露在敵人視野中的面積,所以哪一種更好?
  • 在實際的防衛情境裡,常常會出現單手射擊的狀況,是不是單手持槍的姿勢,其實比雙手更優?
  • 電影、遊戲、動漫裡經常出現的CAR射擊姿勢,到底實不實用?

過早的討論這些複雜情境中的考量,只會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迷失方向。因此本篇關於站姿的討論,是設想在靶場內安全的進行射擊訓練。現在讓我們先以打下穩固基礎為目的,來認識常見的兩種站姿:等腰三角式(Isosceles Stance)與偉佛式站姿(Weaver Stance)!

射擊站姿
Isosceles(等腰三角式,左圖)與Weaver站姿(偉佛式,右圖)的比較

從這兩種站姿開始學,理由也很單純。因為大多數人的射擊姿勢,是以上兩種的其中之一,或是它們的混合體。這兩種姿勢的有效性,已經充分的被驗證過,因此最適合作為初學者的起點。

等腰三角式,顧名思義,是雙腳平行與肩同寬,正面朝向射擊目標,此時持槍的雙手自然向前伸展,交握在大約中心位置,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此時雙手手肘不需打直,可以保持一定彈性。

至於偉佛式,站姿像是基本格鬥架勢,雙腳一前一後,軀幹隨之旋轉,讓輔助手在前,慣用手在後。因為軀幹有旋轉,輔助手通常會處於彎曲狀態,搭配伸直的慣用手,交握雙手持槍。

兩者的混合體,混合的比例可以自己嘗試。通常是進入等腰三角式後,慣用手那一側的腳往後半步。這時因為腳有前後,承受後座力時更穩定;雖然軀幹有些許旋轉,但不至於到需要讓輔助手彎曲、慣用手打直才能交握。

而不管採用哪一種站姿,畢竟物理法則是相同的,如果想要提升姿勢的穩定性,仍然有一些共通的原則可以進行探討:

1.1. 站姿的共通原則

開槍時,射手的身體必定會受到後座力向後推,而這時唯一能對抗後座力的,是雙腳與地面的摩擦力,這是根據物理學所得到的已知事實,並不會因人而異。 因此,射擊站姿的重點,要從穩定的步伐開始,然後才來探討手臂與軀幹該如何調整,進而維持姿勢的穩定。

首先,試著找到一個能讓體重自然的下落到腳掌上,並踩實地面的雙腳間距與角度,並試著把腳上重心稍微往前,放在腳前掌(湧泉穴的位置)。雖然重心往前放,但也不要踮腳尖,保持腳掌平貼地面,這樣我們才好利用腳底的摩擦力。不要讓重心偏向腳跟,否則在受到後座力時,身體容易會有要向後倒的失衡感。

腳掌重心位置

站定時,讓膝蓋微蹲、保持彈性,彷彿在滑雪板或衝浪,這樣會替下肢創造更多緩衝,更容易承受後座力;也會減緩因為呼吸、或上半身肌肉收縮而對槍械產生的微小起伏。

然後此時軀幹也應該稍微向前探,不要向後仰。如果後仰,就只能靠腹肌收縮,讓軀幹對抗後座力的影響;軀幹前探的話,手臂所受到的後座力,才好讓肩背、腰腿一起來分攤,使得身體更加穩定。

軀幹前傾與後仰

頸部與軀幹也注意不要駝背,駝背會影響胸腔呼吸時的動態,如果肋骨動態變得僵硬,會更容易因為呼吸起伏,導致手槍跟著上下飄移。

肩膀肌肉不要過度緊繃稍微放鬆,下巴微收讓頸部肌肉稍微出力,形成緩衝結構。過度鬆弛或緊繃的肩頸,很容易會讓手臂的後座力震盪到頭部,一來這樣會造成暈眩、不舒服,二來也會破壞視線的穩定。

影片中射手太緊張了,導致肩頸過度緊繃,開槍時可以明顯看到頭部被後座力震了一下。

2. 握槍姿勢

手槍握槍姿勢(Grip),是所有技術要點中,可調整的細節最多的一項。很多人在射擊能力成長的過程中,手槍握法會經歷好幾次改變。

也因為手槍不像長槍,可以兩手一前一後,槍托抵著肩窩、貼著臉頰,使用四個接觸點來穩定槍械。雙手要怎麼在只有接觸手槍把手的條件下,還把槍給握穩,確實是一門學問。

不同型號手槍握把的厚度、輪廓,每個人的手掌大小、握力強弱,都略有不同,使個案之間會有不少差異。細節部分最好由專業教練協助調整,不然就是要具備一定經驗與練習量,才有辦法自己探索握法上的變化。

不過,同樣因為物理法則不會因人而異,在握法方面,仍然有一些通則、大方向,是可以進行討論的

2.1. 盡量握高

第一條通則,是手的位置要盡量握高。這是因為手槍的後座力,是沿著槍管方向向後施力,連帶推動滑套向後。握把位置更接近槍管,手槍才不容易以虎口為支點旋轉,讓槍口上揚(Muzzle Flip)。

槍口上揚的幅度越大,就需要出更多力、花更多時間,才能讓手槍回到初始狀態,做好開下一槍的準備。

虎口要盡量握高

2.2. 貼緊握把

第二條通則,是減少手掌與把手之間的空隙,盡可能的增加雙手和槍械的接觸面積,讓摩擦力幫助我們握穩手槍,防止手槍因為後座力,而在手掌中產生滑移、跳動。

這麼做會有助於我們控制後座力的影響,減少槍口上揚幅度。

2.3. 鎖定手腕

第三條通則,是收緊手腕肌肉,鎖定手腕,使關節無法轉動

手腕是承受後座力的第一個關節。不鎖定手腕,放任它自由轉動的話,後座力會導致持槍姿勢的力學結構從手腕直接潰散。從以下的慢動作影片可以看到,當手腕產生旋轉之後,後座力就不會順著手臂傳遞到軀幹、腰腿,讓全身一起來分攤受力;手腕幾乎得獨自承受後座力的所有衝擊。

這時就算有良好的射擊站姿,也根本無法阻止槍口上揚,甚至可能會造成手腕受傷。

後座力使手腕產生旋轉後,持槍結構就潰散了。

其他關於握法的調整方向,受到個案差異的影響比較大,就不作為通則來探討了。

我會另外把自己調整握法的過程、嘗試的方向寫在另外一篇文章裡。也提醒讀者,適合我的調整方向,不見得對你也適;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分享有哪些技術細節是個人可以去探索的,而不是要讀者完全照我的方式去做調整!

Presentation

搞定了站姿與握法,我們也就大致掌握了持槍姿勢。下一步是確保自己「進入射擊姿勢」(Presentation)的整體動態是安全且連貫的。

從桌上拿起手槍、或是從槍套拔槍,要進入射擊姿勢時,重點在於安全和快速。不管是在訓練或在戰鬥中,安全絕對是第一要務:進入射擊姿勢的過程中,要避免槍口指向自己,並確保手指沒有接觸扳機,避免意外擊發。

而動態連貫,是能做到快速拔槍的前提。除了快速射擊,慢速射擊中,使「進入射擊姿勢」的動態連貫,也有助於提升肢體精密度,能確保我們的身體處於協調狀態,沒有哪個關節的張力不均衡。

訓練自己稍微快一點的進入姿勢、完成射擊,不要花太多時間完成瞄準,也能夠避免肩膀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可能有肌肉開始累了,槍口開始會飄,或是肌肉不自覺變得僵硬,開始下意識的想要閉氣。

射擊新手開一槍要花個幾秒鐘,是正常範圍,只要動作沒有停滯都ok。但如果進入瞄準狀態後超過10秒都沒有扣扳機,不如先放下槍深呼吸緩一緩,再重新進入射擊姿勢!

進入射擊姿勢分解圖

3. 自然瞄準點

如果要更進一步討論怎麼更穩定的持槍瞄準,那就必須討論自然瞄準點(Natural Point of Aim)。這涉及比較主觀的肢體感受與控制,通常會等比較進階一點才來練習,新手不適合一開始就練這個。

自然瞄準點的關鍵,在於盡量讓舉槍瞄準的姿勢,是靠骨骼、韌帶、筋膜,被動的靠結締組織之間的張力來提供穩定性,減少需要肌肉持續主動收縮才能維持姿勢的狀況。

舉個稍微誇張一點的例子,來解釋以上道理:當我們普通的站立時,要維持站姿30分鐘以上是很容易的事,因為主要是靠骨骼來支撐體重,肌肉出力相對少;相反的,如果要維持半蹲的姿勢,蹲1分鐘可能就有很多人會蹲到腿軟,因為半蹲時,需要肌肉一直出力,才能保持姿勢。

因此,維持身體肌肉張力平衡很重要,因為我們不希望舉槍瞄準時,身上有一些肌肉是需要持續收縮才能保持姿勢的,否則當這些肌肉疲累時,姿勢穩定性會被打破,這是為什麼射擊時間一長,肩膀開始痠了,瞄準時槍口就容易不自主地亂飄。

找出、並保持身體處於自然瞄準點,也是減少後座力影響的關鍵。因為此時身體沒有多餘的肌肉張力,目前的姿勢就是結締組織的張力達成平衡的位置,因此當額外作用的後座力消失後,理論上槍會自動回到自然瞄準點,以利我們重新取回視線控制,並做好立即開下一槍的準備(也就是「殘心」)。

4. 視線控制

視線控制,也就是學會正確的使用瞄具,是能用槍械準確命中目標的第一步。尤其如果是使用俗稱「鐵瞄」(Iron sights)的機械瞄具進行瞄準,難度會比起使用光學瞄具高一些,因此需要更仔細的了解相關知識。

初學者在射擊時(距離3~5碼),如果發現子彈總是嚴重脫靶,甚至是把整個彈匣打空了,靶紙上都沒有留下任何彈孔,那一定是視線控制的問題。換言之,如果帶新手去靶場體驗射擊,其實只要教完視線控制,就可以開始實彈射擊了,至於其他的技術要點則相對不急,都可以過程中逐項調整。

即使是有經驗的射手,視線控制也是射擊距離開始變長之後(10碼以上),仍能命中目標的一大關鍵。徹底搞懂視線控制的技術細節後,毫無疑問會帶來一次顯著的進步!

使用鐵瞄進行瞄準時,有兩大關鍵:

  • Sight Alignment:是「瞄具對齊」,如何確保槍口和視線方向處在同一條直線上。
  • Sight Picture:是「射擊視野」,也就是當槍口精準的對上目標時,主觀視角應該看見什麼畫面?瞄具的參考點在哪裡?

此外,視線控制中還有更多細節需要探討,包括如何處理雙眼視覺、眼睛的焦距的問題。關於視線控制的更多細節,歡迎閱讀以下這篇文章

5. 呼吸

在持槍瞄準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呼吸,不要刻意閉氣

確實,呼吸動態會伴隨胸腔、肋骨的起伏,使舉起的槍產生晃動,影響瞄準。想要透過閉氣減少槍口晃動,這個思路是合理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初學者階段,要認真瞄準目標的過程,往往會下意識地想要閉氣。

但刻意的閉氣,會讓身體缺氧,肌肉會開始出現不自主的動態,產生抖動或緊繃,準星(或紅點)會開始飄,視線也會逐漸模糊,影響Sight Picture。就算閉氣消除了肋骨起伏的影響,它仍然會造成其他負面影響。

更理想的做法是保持自然的呼吸速度,然後在發生自然呼吸暫停點(Natural Respiratory Pause)的時候扣扳機擊發子彈。自然呼吸暫停點,指的是放鬆自然吐氣(不要刻意把氣吐光),吐完準備要進行下一次吸氣時,橫膈膜沒有用力,胸腔內外壓力平衡,處於既沒有吸、也沒有吐的那半秒。這樣的訣竅,不論使用手槍或長槍,都是適用的。

這樣的技巧對長距離射擊來說很重要,但以近距離的手槍射擊來說,距離通常沒有遠到無法容忍極微小的搖晃,即使不在自然呼吸暫停點開槍,一樣能命中靶心。不然每呼吸一次才開一槍,那也太慢了。

我的教練其實都教我保持自然呼吸就好,不需要去刻意控制,也不用挑自然呼吸暫停點開槍。然後保持肩膀放鬆不出力,把想要固定肩膀的念頭轉移到手肘。這樣除了更好的緩衝後座力,放鬆的肩膀也能減少呼吸時,肋骨起伏對槍口的搖晃,我覺得很有幫助。

平常有做Dry Fire練習的話,記得在這時就要養成保持呼吸的習慣!

訣竅:Dry Fire或實彈射擊時,我會在吐氣時刻意讓空氣經過唇齒,輕輕發出「嘶」的聲音,提醒自己保持呼吸,避免專注在射擊姿勢、瞄準時,又下意識的閉氣。

6. 扳機控制

扳機控制,是能精準命中目標的最後一哩路。即使有做好視線控制,準確無誤的利用瞄具使槍口對準目標,握法、射擊姿勢也有效維持著Sight Picture的穩定,只要擊發的瞬間,因為扣扳機的動作使槍口產生搖晃,那就功虧一簣,子彈就是會偏離最初瞄準的位置

如果是步槍射擊,扳機控制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但在手槍射擊裡,扳機控制幾乎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子彈擊發前,射手必定得先扣下扳機;而扣扳機,其本質是對槍械額外施力。如果沒有做好扳機控制,在擊發瞬間,槍械的力學平衡勢必會被改變,造成槍口的搖晃。

初學者假使已經學會視線控制,但在近距離下(3~5碼)卻一直無法準確命中靶眼,總會產生一些偏移的話,十之八九就是扳機控制出了問題。

若想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強化手槍握法與射擊姿勢也會有幫助;有些人也從槍械硬體下手,去改扳機(Trigger job)、或在槍身上加裝thumb rest、貼上增加摩擦力的膠帶,使輔助手更容易抓握,減緩扣扳機對槍口產生的搖晃。但這終究只是治標,成效是有限的。

最好的方案就是直接根除病灶,消除問題的核心:學會如何在不破壞槍械力學平衡的情況下,穩定的出力扣下扳機。 雖然這裡面會有很多需要講究的細節,但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我可以保證花時間學好這項技術要點,絕對是值得的!

關於扳機控制更深入的探討,請參閱下列文章

7. 殘心

這裡的「殘心」,是借用李海的常訓課對於Follow Through的翻譯。我認為中文槍械內容裡,他的翻譯最精準。使用日式武術用語「殘心」,最有抓到這種攻擊意識不能散掉,隨時準備好進行下一擊的精髓。

以此為基礎,並深入收集更多資料後,我這裡使用的「殘心」,包含了英文中的Follow Through和Recovery兩個層面。

7.1. Follow Through

首先,我們先解釋Follow Through是什麼意思,而用投籃動作來說明,是最直觀的:我們會看到很多球員在投籃之後,仍然會繼續維持手腕出手後的姿勢,這就是Follow Through:出手時,把一整套動作完整做好,並保持在最後一個動作裡

投籃的Follow Through

槍械語境中,Follow Through指的是在開始扣扳機之後,繼續保持基本射擊技術要點。這包括:

  • 扣扳機的過程中,持續關注站姿、握法細節,確保槍械擊發前全程保持穩定,
  • 並保持住Sight Picture,讓準星或紅點保持對準目標。
  • 子彈擊發後,不要急著移動視線去觀察射擊結果,繼續用準星或紅點對準目標
  • 並讓手指繼續出力扣住扳機,使扳機保持靜止,直到手槍從後座力中恢復才鬆開手指,讓扳機重置(reset),並進行下一發射擊。

之所以要這麼做,理由一部份與扳機控制重疊,希望扣扳機的過程不要破壞槍械穩定。此外,在火藥引爆之後,還要經過一小段時間,子彈才會離開槍管。我們也希望在子彈離開槍管之前,避免槍械產生多餘晃動,才不會破壞最終的射擊結果。這種擊發後刻意扣住扳機,稍後才鬆手重置扳機的作法,較常見用於單發慢速射擊,例如靜態(長距離)射擊競賽、狩獵、或初學者的射擊訓練中。

然而,在實際的防身/戰鬥情境,或動態射擊競賽裡,需要快速連續射擊時,如果每一槍都要扣住扳機,之後才鬆手Reset,反而會增加射擊過程中多餘的手指移動,影響槍械的穩定,也拖慢我們開下一槍的速度,反而沒有達到「殘心」的要求。

因此,連續射擊時,射手通常會在後座力作用過程中,就輕輕鬆開手指,完成扳機重置,並在手槍重新恢復穩定之前,就讓食指處於扳機的「Wall」位置,這才是真正做好開下一槍的準備。什麼是「Wall」?這項技術要點在扳機控制的文章裡,有更深入的討論!

以上就是關於Follow Through的說明,接著來討論「殘心」的第二部分:Recovery。

7.2. Recovery

在之前的所有技術要點,基本上都是為了消除源自於自己的人為誤差,進而做好「開第一槍」這件事。

但從第二槍開始,手槍角度與射擊姿勢都會延續上一槍的後座力影響。如果產生了槍口上揚,我們勢必得先重新調整好手槍的角度,重新取得Sight Picture、握穩槍身後,這時扣動扳機才能再次命中目標。

在連續射擊中,如果能盡快使手槍從槍口上揚中「恢復」,就能更快做好開下一槍的準備,達到「殘心」。而這正是Recovery這個技術要點所要關心的課題。

想要更快的恢復,大致上有兩個方向:

  1. 更快速的把槍口上揚壓下來。
  2. 減少槍口上揚的幅度

第一種方法很直觀,既然手槍一定會產生移動,那就加快恢復姿勢的速度。

  • 如果我們能夠建立出明確的自然瞄準點,那麼憑藉本體感覺就能夠把槍調整回原來的位置,而不需要倚靠視覺作為回饋,反覆確認、調整手槍的位置與角度,這樣恢復速度自然會增快。
  • 此外,如果在持槍時能保持肌肉、關節的彈性,只收縮必要的肌肉,減少多餘的動作,那麼比起全身肌肉緊繃的狀態,身體會更容易進行位置、角度的微調。
  • 最後,是經驗累積。只要是使用同一把槍、同樣的子彈,那麼每一槍後座力造成的影響大致是相同的。熟悉了槍口上揚的幅度之後,需要多少移動量才能完成恢復,會自然形成肌肉記憶

第二種方法的思路,是這樣的:雖然後座力是無法消除的,但我們可以在握法、射擊站姿方面下更多功夫,進而減少槍口上揚的程度。

  • 握法上,可以嘗試更積極的握法。例如讓手腕向前延伸旋轉,藉此對抗後座力;並尋找槍身上更穩定的出力點,讓輔助手更用力的夾緊手槍。
  • 站姿上,可以更積極的將重心往前傾;也可以多探索一下,身體有哪些關節保持鎖定,哪些關節保持彈性,會更有效的緩衝後座力。
  • 我們也可以透過提升肌力、增加肌肉量,或是調整肌肉張力分配,讓身體更有效的緩衝後座力。

能夠同時做到Follow Through與Recovery,才是真正的達到「殘心」。同時,這也是考驗我們能否將前面介紹的技術要點整合起來運用,真正掌握手槍這種武器的運用方法。

結語

手槍射擊要調整的技術要點滿多的,所以訓練時,應該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一次提升一項技術要點,給自己更多時間,慢慢變強。

這種訓練過程很像攀岩。腳要先踩好點,手才能往上抓到更高一點的位置;手抓高了也抓穩了,腳也才能再往上踏到更高一點的位置。

我們通常無法一次就把某項要點掌握到極致。常常是先要在別的技術要點上得到進步後,才又會看到這項要點的下一步該怎麼進步;這項要點進步了,又會再讓我們看見另一項要點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好比攀岩時不斷重複「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基本原則,就能不斷向上,過程中也會學到更多進階攀爬技巧,最終就會爬到高點!


在知道手槍射擊有哪些技術要點後,一大好處就是能夠更流暢的參與關於射擊的討論,因此不管是和其他槍友聊天、閱讀網路上的討論串、看別人拍的影片時,應該都會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但我認為,認識手槍射擊要點最大的好處,是讓自己能夠清楚的發問,向他人請教自己的疑惑,進而最大化私人教練課的效益,讓自己更快速的進步。

是,私人教練要額外花錢,我能明白大家會想要自己練就好。我自己也不是在經濟上特別寬裕,也無法常常去上私人課。但各位只要偶爾去上一堂課就好,行情大概是$99,大概6盒子彈的錢。上完一堂私人教練課之後,還可以模仿課程內容,安排自主練習上,我覺得非常值得!

尤其碰到瓶頸時,靠自主練習消耗掉6盒子彈,進步量可能都不如拿這個錢直接請教練指導來的多,從這個角度來看話,反而是私人教練課更省錢!

延伸閱讀

更多手槍射擊的技術細節:

更多手槍訓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