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機控制:如何減少擊發前的槍口搖晃?大量圖解讓你一次全看懂!
- Authors
- Name
-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扳機控制,是能精準命中目標的最後一哩路。即使有做好視線控制,準確無誤的利用瞄具使槍口對準目標,也維持著持槍姿勢的穩定,但只要擊發的瞬間,因為扣扳機的動作使槍口產生搖晃,那就功虧一簣,子彈就是會偏離最初瞄準的位置。
要如何做到在不破壞槍械穩定性的情況下,手指出力扣下扳機?本篇將搭配大量圖解,幫助你具體理解這些技術細節!
目錄
在子彈擊發前,射手必定得先扣下扳機;而扣扳機,其本質是一個對槍械額外施力的動作。沒有做好扳機控制的話,在施力扣下扳機時,槍械的力學平衡很容易會被改變,造成槍口的搖晃。
如果是步槍射擊,因為是雙手一前一後的握持槍身,此時扳機控制的影響沒有那麼明顯;但在手槍射擊裡,扳機控制幾乎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這是初學者在慢速射擊中,想要確保射擊精準度時,必須面臨的一個挑戰。
此外,不論步槍或手槍,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連續射擊的速度的話,扳機控制也是一大關鍵。如果防身/戰鬥情境,是你進行槍械訓練的目的之一,那麼就更值得你花時間,徹底理解扳機控制的技術細節!
0. 如何判斷問題出在扳機控制?
開始探討扳機控制的細節之前,我們先來聊聊要怎麼發現自己的問題是出在扳機控制,而不是其他的基礎技術要點?
方法很簡單:打兩槍,比較兩個彈孔的位置。
- 先把靶紙設置在一個近一點的距離(例如5碼),以靶眼為目標,用站姿射擊一發子彈,
- 接著採用坐姿或臥姿,把槍抵在穩定的平台上(桌上或地上),以靶眼為目標,再射擊一發子彈。
- 如果對自己坐射、臥射的結果沒有信心,也可以請有經驗的朋友,或是靶場安全教官(RSO)來幫忙打第二槍。
如果把槍抵著穩定平台射擊時,都無法在近距離準確命中靶眼,那代表問題主要是發生在視線控制環節,也就是沒有完整學會如何瞄準;或者是瞄具沒有正確的歸零。
而如果抵著穩定平台射擊能命中靶眼,但站姿射擊時卻產生了偏移,這時就能確定是扳機控制出了問題!
另外,也可以使用下圖中的這種診斷靶。這種靶紙的圖案像是一塊切過的披薩,在每個扇形區域裡都印有診斷文字,幫助我們從彈孔位置,快速分析自己的射擊出了什麼問題!
以下開始介紹扳機控制的技術細節。
1. 手指與扳機的接觸點
扣動扳機時,手指接觸扳機的位置,應位於扳機的下緣,如下圖所示。
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扣扳機時的槓桿,讓手指用更小的力量就能輕鬆扣下扳機;而手指肌肉的收縮幅度越輕微,就越能減少槍口的搖晃程度。
手指用來接觸扳機的位置也很重要,經驗上來說,甜蜜點大約在「遠端指關節」的皺褶前面一些些的位置(如下圖虛線位置)。因為每個人的手指都存在差異,這裡只先抓個大概的位置,細節需要個人自行調整。
但建議盡量不要用手指尖作為接觸點,因為指尖皮肉較薄,較容易與扳機發生滑移;手指施力扣下扳機時,也容易造成「遠端指關節」的壓迫和扭曲,影響出力大小與方向。
2. 調整手指的施力方向
有了穩定的接觸點之後,下一步是確保手指施力方向沿著槍管方向一直線往後,而不是朝向斜後方,避免手槍以虎口為支點,產生旋轉的力矩,導致槍口發生偏移。
如果是採用「等腰三角式」的站姿,因為槍械位於人體中線上,有些人會去想像手指要往自己的喉嚨扣下去。但本質不變,這種動作的關鍵仍然是「使手指沿著槍管方向直線往後施力」。
為了能夠沿著槍管一直線往後扣下扳機,一個很重要的訣竅,是在食指和槍身之間留一點縫隙。這麼做會讓食指有更多活動空間,能更靈活的控制施力方向!
然後在出力扣動時,為了減少肌肉動態的變數,手指應只使用單一關節,由中間的「近端指關節」來轉動,剩下的兩個關節「遠端指關節」與「掌指關節」則盡可能不要產生動態。
我們可以拿一支筆放在虎口上,練習將筆一直線的向後推,熟悉這樣的肌肉控制模式!
3. 肌肉控制
在這之前提到的所有技術要點,都是基於物理法則的考量,並不會因人而異。只要理解原因,有意識地反覆練習,很快就能看到改善。
但扣扳機時,槍口搖晃也可能是源自於不受意識控制、非自主的肌肉收縮。操作肌肉讓食指內扣時,很容易會讓剩下的四根手指也同步產生內扣動態,造成手腕無意識的內旋。這種非自主肌肉收縮造成的槍口搖晃,稱為「Flinch」,對於手槍射擊的影響尤其嚴重。
Flinch的症狀很容易辨別:如果是右撇子,落彈點會因為手腕內旋而往左下偏(反之,左撇子往右下偏)。
既然Flinch問題是源自於個人的肌肉控制,這是一種非常主觀、且無法客觀衡量的事物,因此個案差異會很明顯,適合我的,不一定也適合你;如果沒有時間自行探索,那最好去靶場請教練協助調整。
這裡不會因人而異的通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扣扳機時,要讓食指肌群獨立完成內扣動作,手掌的其他肌肉不能產生額外動態。能夠做到這件事,Flinch的壞習慣就會消失。
至於該如何達成這個目標,每個人的方法不見得會一樣。大致上,有兩種可以嘗試的方向:
3.1. 調整持槍姿勢
第一個大方向,是讓手臂在維持射擊姿勢時,不要讓肌肉與肌腱已經處於緊繃狀態。否則扣扳機時,其他手指會更容易產生同步動態。
雙手握槍時,慣用手、輔助手的握力分配,是一個調整方向。可以試著增大輔助手的出力,讓慣用手的肌肉更放鬆。畢竟慣用手已經要負責扣扳機了,就應該把「出力握緊槍身」的責任分配到輔助手,這樣才好仔細控制慣用手的肌肉。
至於實際握力的分配比例,就只能靠自己嘗試,沒有誰的分配比例就一定最正確。我自己大概是「輔助七,慣用三」,也有些人喜歡八二分,甚至也有五五分比較自在的。我們也不必太過拘泥在數字上,畢竟這些比例都只是個人感覺,而不是實際用儀器測量得出的結果!
此外,也可以試著調整持槍時,手臂的姿勢與關節角度。當手臂關節處於某些特定角度時,可能也會使肌肉、肌腱保持在緊繃狀態下,使得食指肌肉難以獨立收縮。
以我個人調整姿勢的經驗為例:過去我在持槍時,會刻意讓手臂與槍管方向對齊成一直線(為了承受後座力)。但實際上,這個姿勢會讓我手腕內側的肌肉需要持續出力收縮,實彈訓練到後半段很容易讓肌肉產生疲勞,控制能力下降。甚至扣扳機時,偶爾食指還會「卡到筋」,讓整個手腕不自主的抖一下。
後來我改變了持槍姿勢,讓手腕有些許彎曲,手肘也更放鬆,並往外側打開(鷹嘴突朝向側邊)。在這個情況下我的手腕肌肉更放鬆,扣扳機時的緊繃感也消失了,變得更容易獨立食指肌肉動態,減少發生Flinch的問題。(而且使用這個姿勢時,我能夠更有效的承受後座力。)
但要記得,這不是說我的方法是絕對正確的。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手臂打直的情況下,射擊表現會更好,所以重點是在於根據自己的狀態做調整,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3.2. 提升握力
第二個大方向,是提升握力。當握力變大了,這代表食指肌肉收縮時,只需要徵召一部分的運動單位,就有足夠的力量扣下扳機。而當肌肉中實際被徵召的運動單位變少,產生的搖晃自然也會變小。
反之,如果握力不足,單靠食指要很吃力才能扣下扳機,全力收縮中的肌肉會更難進行精細的控制;如果握力過低,甚至會需要借用其他手指、手腕的肌肉一起出力,才能讓食指產生足夠的力氣扣下扳機,那就勢必會發生同步動態,也就更難避免槍口偏移了。
另外,提升握力後,自然也會提升槍械持握的穩定性,這也會讓我們對於承受後座力更有信心。而能夠不怕後座力,就不會下意識的想要牢牢抓緊握把,而導致手臂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過去也有實際的研究證實握力能夠提升手槍射擊的表現,讀者感興趣的話,也可以進一步參考關於握力器訓練的文章!
握力相關文章:
而握力器訓練除了用於提升肌力之外,也可以用於獨立肌肉動態的訓練。具體方法是拿一副(輕一點的)握力器,只用尾三指出力,夾住一顆「惰性彈」(Snap Cap)。試著在保持握力器夾緊的狀態下,重複練習扣動食指,同時不讓Snap Cap掉落。
其實也不一定只能夾Snap Cap,只要表面光滑、堅硬,在握力器發生輕微擴張時,物體會掉落下來就可以。如果Snap Cap在過程中掉下來了,這代表食指肌肉沒有完全獨立,所以影響了尾三指的出力。透過這個練習,可以很明確的檢視自己的狀況!
我自己就曾深受Flinch問題困擾,而這是我在廣泛嘗試不同解決方案後,覺得最有效的訓練!希望這也會對你有幫助!
4. 扳機操作過程
以上確保了食指扣扳機的動態穩定後,我們接著來認識扳機的操作過程中有哪些細節,也介紹相關術語。 扳機的操作,基本上如下方GIF動畫所示。
- 在施力扣下扳機的過程裡,一開始會有一段幾乎沒有阻力的過程,這個通常在英文槍械術語中稱為「Slack」,當扳機還在Slack階段裡移動時,是不會擊發子彈的。
- 繼續施力往後,會開始感覺到阻力。這個阻力出現的的位置,術語中稱為「Wall」。碰到Wall之後,再多扣一小段距離,扳機就會「Break」,也就是完全克服了阻鐵(Sear)的阻力,讓主彈簧(Main Spring)釋放能量推動撞針(Firing pin),擊發子彈。
- 彈藥擊發後,爆炸產生的氣體會使槍機循環並復位。這時扳機如果還處在內扣到底的位置上,慢慢鬆開手指時,會感覺到扳機有一股力量把食指往前推。食指順著扳機往前,移動到大約Wall的位置時,這時會聽到「喀」的一聲,這是扳機完成重置(Reset)的聲音。
- 只有扳機完成重置後,才能再次擊發。如果扳機尚未重置,就算讓扳機在Wall的後方,重複扣動到底,也無法擊發任何子彈。而射手可以透過控制扳機前移的距離,來控制Reset的時機。
- 因此,要開下一槍時,食指只要回到Wall的位置就足夠了。不需要讓食指進入Slack區域,甚至回到初始位置,才重新扣扳機。不然連續射擊中,會產生多餘的往返,而多餘的手指移動,就容易造成槍口搖晃。
- 最後結束射擊時,我們讓食指離開扳機護弓,這時扳機會自然恢復到保有一段Slack的初始狀態。
4.1. 提升連續射擊速度
根據上述的知識,連續射擊時,扳機控制的一項技術要點,就是在開槍後,就迅速鬆開手指,完成扳機重置,並在手槍重新恢復穩定之前,就讓食指回到扳機的「Wall」位置。
一開始在鬆開食指時,我們也許會不小心「跑過頭」,先移動到Slack區域,才再回到Wall。這樣是沒關係的,因為這時手槍可能也還沒有穩定下來,手指稍微跑過頭一點,也不太會影響開第二槍的速度。
而隨著Dry Fire練習與實彈練習的累積,我們會對自己的手槍更加熟悉,這時自然就會建立肌肉記憶,讓食指更準確的回到Wall的位置,不再會跑過頭。
如果我們還能進一步提升Recovery(從後座力中恢復)的速度,這樣一來我們就能以最短時間、最少動作,完成開下一槍的準備,達到「殘心」的要求!
5. 扣扳機的速度
最後也說說關於擊發前,扣扳機速度的考量,到底是慢一點好,還是快一點好?
5.1. 慢
通常在靜態慢速射擊中,會更講求緩慢、穩定的逐漸增加出力,把扣扳機變成一段過程。 這對於講求精準度的長距離射擊來說格外重要,畢竟放慢速度、穩定的扣下扳機,自然會減少槍械搖晃。
甚至還有些人會說,扣扳機要夠慢,慢到扳機「Break the shot」擊發子彈時,會讓自己「嚇一跳」。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背後的思路大致如下:
新手在第一次感受到後座力時,通常會害怕,怕槍沒有抓穩脫手而出,所以會想要去對抗後座力;因此很容易在扣扳機的同時,下意識的出力把槍往下壓,本意是為了對抗預期發生的後座力,但這麼做會導致落彈點向下偏移。(這種壞習慣稱為Anticipation,預期後座力。)
為了讓新手不要犯這種錯誤,如果扣扳機的速度夠慢,慢到連自己都無法預期後座力什麼時候會發生,那新手根本就來不及在子彈射出的瞬間把槍往下壓。
這種「嚇一跳」的做法,對於毫無經驗的初學者來說多少有用。但這招沒辦法陪我們走太遠,隨著我們越來越熟悉扳機操作,我們終究能夠預判後座力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而且手槍射擊中,如果花太久的時間扣扳機,這也代表手臂必須一直舉著、維持瞄準姿勢,這很容易讓肩膀疲累、痠痛,造成槍口不自主的飄移,最後還是沒有辦法精準的命中目標。
大體上,只有在以坐姿、臥姿射擊步槍時,我們能夠從緩慢的扣扳機過程中得到好處。在站姿射擊時,學會快速扣扳機,會是更實際的作法,而且這也是在面對防衛/戰鬥情境時,必須具備的能力!
5.2. 快
我們已經知道緩慢的扣扳機,在靜態射擊中能夠減少搖晃,提升精準度。但快速的扣扳機,在站姿射擊時也同樣對精準度有正面的影響。
當扣扳機的過程夠短時,會有以下好處:
- 呼吸造成的肋骨起伏無法造成顯著的影響,那就可以保持自然吸吐,瞄準時無需刻意閉氣。
- 手臂也無需長時間的持槍,就更不容易因為疲勞產生晃動,破壞槍口穩定。
- 身體也不需要長時間維持靜止,讓肌肉開始僵硬。保持肌肉的柔軟與關節的彈性,更有利於緩衝後座力的影響。
因此,在不造成槍口搖晃、手指能均勻穩定出力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盡量追求扣扳機的速度,以獲得更精準的射擊結果。
那要怎麼加快扣扳機的速度?具體的訓練方向,就是先從慢速射擊開始,把以上所有技術要點都確實做好,做到內化成習慣。
英文的槍械社群裡裡流傳這句話:「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先從慢速開始,把動作逐漸做順,順了之後自然有辦法快。
因此在靶場練習時,先追求精準度,一槍一槍慢慢的打,先確定自己每一發都能穩定命中靶眼,這說明我們有確實做好基本功。基本功穩了,這時才開始往舒適圈外踏出一步,試著加快速度。通常這時精準度會稍稍下降,那就想辦法繼續提升熟練度與調整基本功,讓自己又能再一次進入穩定命中靶眼的狀態。
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會穩定提升技術,累積出渾厚的實力。屆時,你的射擊就會同時具備快速與精準!
延伸閱讀
更多手槍射擊的技術細節:
- 射擊時的視線控制:Sight Alignment、Sight Picture
- 扳機控制:如何減少擊發前的槍口搖晃?大量圖解讓你一次全看懂! (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