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身書籍:《Principles of Personal Defense》
- Authors
- Name
-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Principles of Personal Defense最初於1970年代出版,是個人防身的經典讀物。本書作者是美國近代槍械教學的先驅者Jeff Cooper,目前廣泛採用的四條基本槍械安全守則、戰鬥心態色碼,都是他奠定的基礎。
本書篇幅簡短,但敘述明確,措辭有力。雖然是討論原則,但也有提供具體的實作建議,使本書並不會流於空泛。
然而本書意識形態強烈,如果你是心中有一股氣,有能力建立個人武力、有意願做出反擊的那一類人,你會從中得到很具體的方向;但如果你的個性並不好戰、又反對暴力,你可能會很受不了這本書的論調!
內容摘要
本書作者雖然教人用槍自保,但他認為在防身中,擁有強韌的精神,比手中的槍有多大把更重要,因此很重視心態、精神的培養。 好比武術家透過大量擊打沙包或硬物,強化手臂、腿腳的骨骼強度(conditioning),進行防身的人,除了熟悉武器的使用,也應該進行思想上的conditioning,以強化精神,做好戰鬥準備。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7項防衛原則:戒備、果斷、侵略性、速度、冷靜、殘忍、出其不意。
以下解釋這些原則,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培養這些原則。
戒備
讓自己從心態上徹底接受「所處環境是危險的」。如果我們真的把這件事當作事實看待,那麼身體自然會處於戒備狀態。
具體保持戒備有兩個做法:知道背後有什麼、留意不尋常的事物。
和自己玩個遊戲:每次有人從背後接近自己,而自己完全沒有察覺到時,就打個叉。能夠在別人注意到自己之前,先發現別人的存在,就打個圈。試著增加圈圈,減少叉叉。
在日常生活中,去留意任何不尋常的事物。該出現的沒有出現,或是不該出現的出現了,就是不尋常。發現不尋常後,不要不理它,去了解會什麼會出現不尋常的事物。很多時候,這些事物的出現是合理,且不帶惡意的,但我們仍要養成去留意不尋常事物的習慣。
附註:原文是Alertness,我選擇翻譯成「戒備」,而不是常用的「警覺」,是因為「戒備」更有抓到作者認為周遭存在危險,要主動去防備的心態;而不只是單純提高注意力,知道周遭發生什麼事了而已。
果斷
危險發生時,容不得一絲猶豫。個人防衛需要果斷,也就是迅速的做出判斷與行動。
培養果斷的具體作法,是在事前大量思考某些狀況發生時,自己要採取什麼決策。用各種不同的情境來磨練自己的思考,「當...發生時,我要採取...行動」。
平時就在腦中沙盤演練,想好自己要採取什麼策略,事件真的發生時,就更不容易發生大腦當機,猶豫不決的情形。
侵略性
既然是處於防衛立場,那麼先出手的一方,通常是攻擊者。在攻擊者搶佔先機,甚至是做好準備,有數量優勢時,防衛方能夠用來與之抗衡的,就是侵略性:以「爆炸性的反擊」回應前來進犯的攻擊者。
作者提出培養侵略性的具體作法,是讓自己憤怒。去看新聞、去看發生的暴力事件,去知道世界上有人會恣意踐踏、傷害他人。面對這些事件的時候,不要恐懼,而是憤怒,讓自己在心態上建立好反擊的意願,與展現侵略性的準備。
速度
在任何形式的戰鬥中,速度都是一項巨大優勢。更早造成傷害,就越早結束戰鬥,就更不容易受傷。
在知道對方正要對我們造成重大傷害的那個瞬間,就迅速反擊。越快越好,最好能快到攻擊者都來不及發現「自己惹錯人了」,就結束掉戰鬥。
冷靜
在應對衝突時,保持頭腦冷靜,不要失去理智的胡亂攻擊。
徒手格鬥中,攻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如果失去冷靜,握起拳頭亂打,如果打到對方身上堅硬的部分,例如頭骨,很可能會受傷。如果是用身邊的物品作為臨時武器,一陣瞎打很容易使物品毀損,我們要冷靜的操控物品,用物品堅實部分進行攻擊。使用槍械時,更是需要冷靜下來,才能確實瞄準、命中目標。
讓自己能在狀況中保持冷靜的具體方法包括:
- 進行有衝突性的運動,作者舉例是美式足球。(我會再加上武術訓練)。
- 從事賽車,駕駛船、飛機、登山等活動。
- 作者最推薦的活動,是狩獵中、大型獵物。因為獵人如果不夠冷靜,往往是無法成功狩獵的。
殘忍
當有人懷著惡意來攻擊自己時,重點是停止他的行為,以保全自己的安危。不必去替對方擔心他的性命,那是他自己要去擔心的事情。
不要留手,不必去思考是否點到為止就好。盡全力去壓制對方,不要讓他還能繼續傷害我們。對方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前來進犯,就不會因為受到半吊子的反擊而自主撤退。他們可能會從中發現你反擊的決心不足,知道自己還有便宜可佔,反而變得更加兇狠。
如果受到生命威脅,需要用槍反擊,就往對方軀幹中心瞄準,不要去想是不是只要打傷他的腳就好之類的。需要用槍反擊時,歹徒大概也有槍,不把對方置於死地,等於是將自己置於死地。
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通常是作為攻擊方的原則。因此這一點安排在書中的最後。
因為是防禦方,我們通常不會出其不意地襲擊他人,但反擊的方式,仍然能夠達到出其不意。做出歹徒預料之外的反應,就是防禦方的出其不意。
稍早提到的「侵略性」,就與「出其不意」密切相關。因為歹徒會決定出手,通常就是因為他預期目標會展現順從,然後自己會得手。這時如果我們以立即且兇狠的反擊回應,這就是最出乎歹徒意料的事情。
個人感想
我認為作者提出的原則都很實際,且直指問題核心。即便在此書出版後約20年後來看,這些原則依舊適用,非常值得大家參考、學習。
有些人可能比較難接受書中教導的「侵略性」、「殘忍」,會有道德上的顧慮,不想讓自己變成那樣。但從效益的角度來看,具備這些特質,確實都會讓反擊更容易成功,這一點我認為無可否認。
會有這樣的意識形態,原因是本書中的防身,全都著重在「反擊」,而且是置對方於死地的那種。當然一部份理由出於作者寫書時間是1970年代前後的美國,當時社會治安很差(見下圖),歹徒犯案手段兇殘,防衛手段自然就隨之更兇狠。
現代更多著重於「預防危險」、「提早察覺惡意」的防身原則,也是在美國社會中經過時間累積,才發展出來的。 要比較不同防身原則時,我們應該這樣理解:
- 處於現代的我們,可以選擇採取「反擊」、「預防」,或其他防身原則。
- 活在現代的我們如果要採取反擊,本書內容依舊適用。
- 活在現代的我們可以採取其他策略,但不代表「反擊是不值得採取的防身原則」。
真的要挑出這本書的缺點,我認為不在於充斥本書的強者至上、鼓勵以暴制暴的思想,或預設世界是危險的前提。從防身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有用的,值得培養的。
我認為本書最大的缺點,在於作者很露骨的鄙視弱者,書中多次使用「懦夫」(coward)這個貶義詞來描述不進行反擊的人。且具有強烈責怪受害者傾向,認為受害者會受害,是因為他們沒有反擊,沒有盡到保護自己的責任。
這顯示作者是有意識的透過貶低弱者,對那些違背了作者主張的人們施加羞恥感,來加固認同自己論調者的支持。作者甚至在序言中的最後一句,就直接寫道「這本冊子並不是寫給懦夫的」。
也就是說,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排擠掉了一部份弱者,還把他們踩在腳下。這與我撰寫網誌的目的「透過防身知識,讓更多人變強」是違背的,也因此在文章的最後,我特別挑出這個問題來討論,希望各位讀者在進行自我強化的同時,不要去鄙視其他不這麼做的人。
我覺得要崇尚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強,絕對是一件好事,但變強並不容易,因此我們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果我們有時間去嘲笑弱者,這代表我們分心了,對自身力量的追求變得不夠純粹。
那就花更多時間訓練身體和心智!然後變得更自愛、自重,重新聚焦到自我強化上,享受自己變強的過程,自然就不會有貶低弱者的念頭了!
延伸閱讀
其他防身書籍
更多Jeff Cooper提出的相關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