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噴霧(七)「防身噴霧」的成分比較與發展簡史

Authors
  • avatar
    Name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文章封面圖片
目錄

1. 「辣椒噴霧」、「防狼噴霧」,傻傻分不清楚?

各位也許已經發現,在大眾的討論中,「辣椒噴霧」與「防狼噴霧」經常被當成同一個名詞來使用。

在經年累月的誤用後,這種對專有名詞不求甚解的狀況已經成為了常態。就連中文維基百科上都這麼描述了,也難怪大眾會將「辣椒噴霧」、「防狼噴霧」混為一談。

辣椒噴霧的中文維基百科頁面
辣椒噴霧的中文維基百科頁面,保存於2022年6月3日

有人可能會好奇:這有差嗎?問題很嚴重嗎?我直接打個比方:「辣椒噴霧」之於「防狼噴霧」的關係,就類似「醬油」之於「調味料」。把「辣椒噴霧」與「防狼噴霧」混為一談,就好比把「醬油」與「調味料」當成同一種名詞使用。

這問題可大了,會把調味料的成份混為一談的人,不太可能把菜煮的好吃。同理,會把防身噴霧的成份混為一談的人,也不太可能有效的進行防身。

在調味料的成份上馬虎隨便,最糟的結果頂多是煮出一道難吃的菜。但在防身噴霧的成份上馬虎隨便,最糟的結果可能是防身失敗,讓自己遭受暴力攻擊。

這可不好。因此,充分搞懂名詞差異,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所謂的「防狼噴霧」,是一個有點歷史的稱呼了。當然這裡的「狼」並不是指四條腿食肉目的狼,而是指「色狼」,也就是意圖性騷、性侵的歹徒。

但防狼噴霧當然也可以用來防範一般的暴力攻擊,並不僅限於性暴力。所以更精確的稱呼,是「防身噴霧」或「防衛型噴霧器」。

「防身噴霧」其實是一個廣泛的集合名詞,可以用來指稱目前世界各國的市面上所有用於防身的噴霧。可用於「防身噴霧」中的化學成分,其實有好幾種,如果不講清楚,我們無法確定實際的噴霧成分到底是什麼。就好像我只說罐子裡裝的是「調味料」,你不實際嚐過,不好確認這到底是「醬油」還是「烏醋」。

傳統上的「防狼噴霧」,應該更精確的描述為「CN噴霧」(因為噴霧成分是「CN氣體」,這是一種催淚瓦斯)至於「防狼噴霧」這個名詞,則可以逐漸減少使用頻率,最終使其退役。如果要指稱集合名詞,可以使用「防身噴霧」;如果要指稱使用特定成分的防身噴霧,則應該明確的將成分標明在噴霧名稱中,以減少文字上的混淆。

為了進一步理解有哪些被用於防身噴霧中的化學成分,接下來就開始介紹防身噴霧有哪些成分,以及這些成分的發展簡史。

2. 列舉噴霧成分,與介紹發展簡史

這個段落中,我們將會介紹8種市面上的手持防身噴霧的主要化學成分,以及這些噴霧成分的發展歷史。

2.1. CN氣體,與Mace噴霧

一般公認防身噴霧的起源,是由發明者Alan Litman設計出來,以「CN氣體」作為主要成分,命名為「Chemical Mace」的CN噴霧(簡稱Mace噴霧)。

發明者Alan Litman,是在聽聞妻子Doris Litman的同事在街上遭遇搶劫後,兩人便開始討論要如何設計出一款可供女性使用,不會造成殺傷但足以使攻擊者失能的防身武器。Alan Litman從西元1962年開始研究,最後提出的設計,是一款充填了CN氣體的小型手持噴霧器1

所謂的「CN氣體」,實際上是一種催淚瓦斯,其製備法在1871年就已經被發現2,CN氣體與其他催淚瓦斯也早已經被運用於戰爭、鎮壓暴亂。但當時的使用方式,基本都是透過大規模的釋放催淚瓦斯,應用於「集團暴力」的情境中。

而Alan Litman做出的創新,在於發明了小型手持噴霧裝置,使得催淚瓦斯不再只能大規模的釋放,也能夠以「個人」等級來攜帶、使用。在這之後所發明出的「防身噴霧」,也基本都構築在「手持噴霧器」的概念之上,只是替換不同噴霧成分而已。

Alan Litman先後在1964年與1969年申請專利3。在1969年的專利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設計圖,與今日市面上所見的噴霧外型仍然非常相似。

1969年Alan Litman的專利書
1969年Alan Litman的專利書

正因為Mace噴霧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即使最早的手持辣椒噴霧其實在1963年就先於Mace噴霧問世,但當時辣椒噴霧的用途僅是驅趕野獸,並未對人使用。因此防身噴霧的起源,仍被公認是Mace噴霧。

Mace噴霧問世後,由一家稱為「General Ordnance Equipment Corporation」(GOEC)的公司進行生產,但當時僅向警察販售,一般民眾僅能購買其他仿製的產品。

是直到1981年,當時已收購了GOEC的知名槍械公司Smith & Wesson才決定將Mace噴霧投入民用市場,向一般大眾販賣。直到這一刻,發明者Alan Litman當初想要設計一款防身武器的初衷,才終於實現。

最後在1990年代,人們發現辣椒噴霧更加有效。於是美國不論警用或民用的CN噴霧,都全面被辣椒噴霧取代,成為新的主流。

雖然現在Chemical Mace(CN噴霧)已逐漸式微,但Mace仍作為一間公司與知名品牌,繼續生產辣椒噴霧產品,並在目前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英文中的Mace除了作為公司與品牌名稱,也作為集合名詞,指稱所有的防身噴霧;或作為動詞,意思是「對人噴灑防身噴霧」。在中文語境裡,也被人音譯為「梅斯噴霧」或「梅西噴霧」。

2.2. CS氣體

CS氣體是在1928年被兩名科學家合成出來,於是便以兩人姓氏Corson與Stoughton的首字母結合,稱呼為「CS氣體」4。在世界各國中,CS氣體主要的用途至今都仍是鎮暴。相較於CN氣體,CS氣體的效果更強、毒性更弱,因此CS氣體是目前世界各國中最常用於鎮暴的化學藥劑。

除了鎮暴中大規模的使用CS氣體之外,在各國政府單位中,只有英國警察從西元1996年開始透過手持噴霧罐使用CS氣體5。但後來從2005年開始,英國警方也逐步將CS噴霧替換成稍後會介紹的PAVA噴霧6

而(美國的)民用市場上仍可找到CS噴霧,或是將CS與OC(辣椒油膏)一起填入噴霧的混合配方。這種OC+CS的混合配方,也被使用在鎮暴槍的彈丸中。

2.3. CR氣體

相較於CS氣體,CR氣體的效果又更強,而毒性更低。綜合效果與毒性來看,基本可說是CR優於CS、又優於CN。但CR氣體在鎮暴中的使用次數較少,實際上仍不如CN、CS那麼廣泛7

至於民間市場,目前在亞洲、美洲市場上基本上找不太到CR噴霧。在我的搜尋中,只有少數歐洲的廠商有在網路上販賣CR噴霧

2.4. MPK

MPK的英文化學名,是4-Nonanoylmorpholine,俄文中寫作「морфолид пеларгоновой кислоты」,縮寫「МПК」。將西里爾字母轉寫成拉丁字母時,寫作「MPK」或「MPA」8

不過根據「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期刊的補充資料中顯示,單獨使用MPK的效果並不好,所以通常是作為溶劑,搭配CS或CR氣體一起使用

OPCW的期刊中對MPK的特性描述

而MPK基本上只有在俄羅斯、烏克蘭被使用於防身噴霧中。此外的其他國家裡,基本上是找不到採用MPK的防身噴霧的。

2.5. OC(辣椒油膏)

中文裡一般稱作「辣椒噴霧」、「辣椒水」的防身噴霧,在英文中比較通俗的稱呼是「Pepper Spray」。其實它有一個更正式的名字,稱為「OC Spray」(OC噴霧)。

將作為原料的辣椒乾燥磨碎後浸泡有機溶劑,最終可以萃取出一種油膏狀物質,在英文中稱為Oleoresin Capsicum,縮寫OC。翻譯成中文後可以理解為「辣椒油膏」,這就是辣椒噴霧中的主要成分。

辣椒油膏

辣椒噴霧的發展其實比CN噴霧(Chemical Mace)還更早。早在西元1960年,美國的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的James Hobart Jenkins和Frank Hayes就已經以辣椒油膏(OC)製作手持噴霧,目的是用來驅趕野獸。並在1963年向民用市場推出商品,取名為Halt Animal Repellent9

由於當時郵差被狗咬的事件頻繁發生,很快的美國郵局(USPS)便開始採用這款噴霧,發放給郵局員工使用。但當時這款辣椒噴霧僅是設計來對付動物的,並未用來對付人類攻擊者。因此,雖然辣椒噴霧的發明時間更早,但防身噴霧的起源,仍公認是先前介紹過的CN噴霧

要等到西元1977年,才有一名商人Gardner Whitcomb開始將辣椒噴霧作為對人武器,在市場上販賣,取名為「Cap-Stun」。但最一開始,Cap-Stun的銷售成果並不好。

直到1987年,一名負責主持低致命武力計畫的FBI探員Thomas W.W. Ward開始測試Cap-Stun的效果,並在1989年建議FBI採用辣椒噴霧。很快的,在FBI帶領下,美國有越來越多警局開始將過去使用的CN噴霧(Chemical Mace)替換成辣椒噴霧。

隨著辣椒噴霧訂單的增加,市面上也出現更多生產辣椒噴霧的廠商,而Cap-stun也終於獲得成功,後來被Zarc International收購。目前市面上幾款具有口碑的辣椒噴霧中,VEXOR(威獅)就是這家Zarc International旗下的品牌。這也是為什麼在Zarc的官網上會自稱是「最早的辣椒噴霧」(The original pepper spray)10

雖然在切換到辣椒噴霧的過程中,FBI探員Thomas Ward曾因爆出利益勾結的醜聞,被定罪入獄。也因為這起醜聞,當時有人權團體要求警方重新評估辣椒噴霧的功效11,不過最終還是證明了辣椒噴霧的效果確實比過去的CN噴霧更好12,因此成為了今天防身噴霧中的主流。

2.6. PAVA

PAVA是英文「Pelargonic Acid Vanillylamide」的縮寫,中文名稱是「N-香草基壬醯胺」13,這也屬於一種「類辣椒素」(Capsaicinoid)分子,因此它的功效與辣椒素非常類似。

PAVA雖然可以直接從天然的辣椒屬植物中萃取,不過一般使用的PAVA是以人工合成而得,所以大致上仍會將PAVA理解為「人工合成的辣椒素」。PAVA除了作為食品添加劑增添辣味,也被用於防身噴霧中。採用PAVA噴霧的一個政府單位就是英國警察,他們用PAVA噴霧取代掉過往使用的的CS噴霧。

但在英國,一般民眾是禁止持有PAVA噴霧的;而其他國家的市場中,辣椒噴霧又早已成為主流,所以我自己進行搜尋時,其實並未發現作為一般商品公開販賣的PAVA噴霧。目前查到含有PAVA的個人防身武器,就只有鎮暴槍的辣椒彈丸14

2.7. 薑的萃取物

某些國家的法令禁止民眾持有含有催淚氣體或辣椒素的噴霧。但即使如此,民眾防身的需求始終存在,面對暴力威脅,不可能所有人都坐以待斃,所以在巴西有人找出了替代方案,以「薑」的萃取物製作防身噴霧,藉此繞過法律管制15

我們知道薑吃起來也多少會有一點辛辣感,其中「薑烯酚」與「薑辣素」是造成辛辣感的兩種主要成分16

薑

除了單純的薑噴霧,巴西還有一種複合成分的噴霧產品,命名為「PSi」17。這種噴霧的成分是混合了薄荷、樟腦、薑、檸檬草的萃取物18。而這也點出了另一種用來規避法規的噴霧成分:薄荷醇。

2.8. 薄荷醇

和巴西一樣,北歐國家也是禁止民眾持有辣椒噴霧的。民眾為了防身,只能在噴霧成分上尋找替代方案。

北歐市場上主流的「防身噴霧」,在挪威和瑞典稱為「Försvarsspray」,在芬蘭稱為「Turvasumutin」。這種噴霧採用的成分是「薄荷醇」(menthol)19,因此繞過了法律的限制,據稱可以任意持有、購買、攜帶。

薄荷

薄荷醇有用嗎?多少是有一點。各位不如想像一下綠油精,或曼秀雷敦這類薄荷軟膏,抹在皮膚上會涼涼的。如果在皮膚上抹太多綠油精,也是會導致皮膚刺痛、不舒服;要是綠油精抹進眼睛裡,也同樣會造成刺痛、流眼淚。

但從網路上的實測影片來看,受試者被薄荷噴霧噴灑後,仍保有視野、能夠不斷追擊目標,因此可以推論其效果是不如辣椒噴霧的。

2.9. 染劑

最後,染劑這種成分雖然並不具備實際功效,但還是經常被廠商添加到防身噴霧裡,因此放在最後一種成分作為補充介紹。

通常會添加到防身噴霧裡的是紫外線染劑(UV Dye)。而添加紫外線染劑的理由,通常是為了提供鑑識功能,方便事後的警方執法或訴訟流程。

此外,某些廠商會選擇添加可見光染劑。舉例而言,Fox Labs就有推出一款添加了綠色染劑的辣椒噴霧20,這所標榜的功效是讓被噴灑的歹徒變得更醒目,方便後續的追捕、逮捕。某些支持此類噴霧的說法,認為歹徒被噴了一身染料後,由於擔心身上醒目的顏色會讓自己更容易被逮捕,歹徒會更容易發生心理上的退縮,進而放棄進攻。

某些英國廠商也主張類似的論調。畢竟在英國,法律禁止民眾持有絕大多數的防身噴霧。於是某些廠商推出了一款純染劑噴霧21,裡面沒有任何有效成分,就只有鮮紅色的染劑而已。

實測影片中可以看到,這種染劑噴霧在噴出後,似乎會稍微發泡,質地也很黏稠,也號稱染劑會殘留在皮膚上,讓警方更容易追捕歹徒。

但我認為純染劑噴霧並不值得信賴。雖然支持者主張染劑能夠造成歹徒心理上的退縮,但現實中有太多因素都能抵銷掉染劑的功效。

  • 舉例而言,如果歹徒有同夥接應,在附近備妥撤退的車輛,那根本不必擔心自己被噴了一身染劑。反正只要回到車上就能撤退,身上的鮮豔顏色也不會輕易被旁人看到。
  • 此外,歹徒作案時常常會蒙面,搭配口罩或滑雪面罩。被噴了一身染劑後,大不了脫掉面罩、上衣,顯眼程度自然下降。
  • 如果歹徒選在昏暗、人煙稀少的場所作案,自然就更不需要擔心染劑會吸引旁人注意,因為附近可能根本就不會有旁人出沒。

既然造成心理退縮的效果有限,又因為噴霧缺乏有效成分,無法封鎖歹徒的視野,或是引發疼痛,這種噴霧有很大機率是沒用的。我認為,在英國這樣的法律條件下,就別期待自己能夠靠「動用武力」的方式來防身了,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防身策略上,試著在事發之前,就預防或迴避危險。

3. 選哪種成分好?

介紹完以上噴霧成分之後,下一道問題是:選擇哪種成分比較好?

其實答案很明顯,就是辣椒噴霧。畢竟辣椒噴霧是目前的主流,這個系列文章也正是圍繞著辣椒噴霧介紹。但只「知其然」不夠,這個段落就要更深入的介紹會什麼辣椒噴霧會是最有效的成分,成為今天的主流,讓各位「知其所以然」。

為了能進一步的說明以上噴霧成分會造成哪些人體生理機制的影響,以下我們得來介紹幾種「TRP受體」。

3.1. TRP受體

隨著生物學的進展,目前發現在人體中存在好幾種TRP受體(通道)。這些受體會在接觸不同化學物質時啟動,分別開啟不同的生理機制。

先前介紹過的噴霧成分,可以根據啟動受體的不同,分為以下三類。

  1. 第一類成分會啟動TRPA1受體,這種受體會被許多化學物質啟動,並產生痛覺。這類成分包含傳統的催淚瓦斯,例如CN、CS、CR、MPK。
  2. 第二類成分會啟動TRPV1受體使人體感受到熱與辣、產生痛覺、並開啟發炎反應。這類成分包含辣椒素(以及化學結構類似辣椒素的分子群)、PAVA、薑的萃取物。
  3. 第三類成分會啟動TRPM8受體使人體感受到冷覺。這類成分包含薄荷醇。
噴霧成分與啟動的受體關係

根據生物學知識,以及歸納英美兩國警方的使用經驗,大致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能啟動TRPV1受體的化學物質,會是更有效的噴霧成分。在下個段落中我們會更進一步的解釋為什麼。

3.2. 啟動TRPV1受體

在這個段落開始前,我必須先聲明: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關於TRP受體的研究仍在進行著,仍有很多知識是目前仍未明朗,還未有一個完整定論。所以我會根據手邊現有的資訊,先給出一個暫定的結論。

也許在十年、二十年,或更久之後,我會再回來重新修正、補充這個結論。或者其他讀者如果有興趣,也十分歡迎各位在未來以我現有的論點為基礎,繼續拓展下去,修正我的論點中可能存在的錯誤。

回到正題。為什麼會主張「能啟動TRPV1受體的化學物質,是更有效的噴霧成分」呢?以下是我提出這個論點的兩大理由:

首先,生物學告訴我們TRPV1啟動後除了引發痛覺,也會開啟發炎反應系列第三篇中提過,開啟發炎反應,是能夠確實「封鎖視野」的一大關鍵。

在噴霧噴灑到眼球表面,啟動TRPV1受體,開啟角膜與結膜的發炎反應後,這將會導致「眼瞼痙攣」的症狀,使對象無法自主控制眼瞼肌肉,最終達到封鎖視野的效果。

而且發炎反應與疼痛閾值無關,無法靠意志力壓抑,酒精與毒品的影響也不太可能直接消除發炎反應,使組織消腫。因此,在眼睛的TRPV1受體充分啟動後,我們能夠有信心的預期對象的視野將會遭到封鎖。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確定的是「TRPV1會開啟發炎反應」。但TRPA1與TRPM8難道就完全不會開啟發炎反應嗎?這倒未必,目前也有研究指出TRPA1也和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反應有關22

我們只能推論:似乎只有TRPV1會因為透過體表接觸的化學物質開啟發炎反應,而TRPA1則不會。目前看來,這個論點也與警方執法上的經驗相符。

從經驗上我們已經得知,美國與英國的警察分別曾在過去採用會啟動TRPA1的噴霧成分,而後來都全面替換成會啟動TRPV1的噴霧成分。美國警察將CN噴霧替換成辣椒噴霧,而英國警察則是將CS噴霧替換成PAVA噴霧。當時在這兩個國家公開的報告書中也表示,辣椒噴霧與PAVA噴霧的表現,都比CN噴霧與CS噴霧更優。

在英國警方2009年的報告書23中提到,他們使用的CS噴霧濃度是5%,PAVA噴霧的濃度則是0.3%,而結果上發現濃度較低的PAVA噴霧,效果仍優於CS噴霧。

至於美國司法研究所(NIJ)在1997年的報告書12中,也同樣提到辣椒油膏(OC)的效果都優於CN或CS氣體。但這份報告書中並未提及噴霧的成分濃度,為了能夠進行更清楚的比較,我們得再找出更多資料。

根據1985年美國NIJ的手持噴霧標準24,規定了催淚瓦斯的濃度至多1%;而NIJ在1994年的報告書25中提到,當時辣椒油膏(OC)的濃度通常介於5~10%。乍看之下,這樣的比較看似並不公平,因為手持噴霧中辣椒油膏的濃度遠高於催淚瓦斯,會發現催淚瓦斯的效果較差,似乎並不意外。

但NIJ在1994年的報告書中其實早就提到,5~10%的數字其實是OC濃度,並無法實際衡量辣度。我們在系列第三篇也提過,真正能夠衡量辣度的指標,是「主要類辣椒素」(MC)濃度。從現有的知識回顧過去,警用辣椒噴霧的MC濃度通常介於在0.6%~1.3%之間,由此可見,辣椒油膏與催淚瓦斯的濃度其實是在相當的量級上,且觀察到辣椒噴霧的效果是優於催淚氣體。

所以綜上所述,我判斷「能啟動TRPV1受體的化學物質,會是更有效的噴霧成分」。

3.3. 選擇辣椒素

現在確定了我們理想中的噴霧要能夠啟動TRPV1受體,下一步,就要從會啟動TRPV1受體的成分中,找出效果最強的是哪一種。

在這些成分中,我們可以比較不同物質的「史高維爾辣度單位」(SHU),來幫助我們判斷哪一種成分的效果最強16 26

成分
史高維爾辣度單位(SHU)
純辣椒素
1600萬
PAVA
920萬
薑烯酚
16萬
薑辣素
6萬

從以上表格不難看出,不論是PAVA或薑的萃取物,這些物質的「史高維爾辣度單位」(SHU)都遠不如純辣椒素。因此,除非受到所在地的法律限制,否則「辣椒素」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順帶一提,還有一種物質稱為「胡椒鹼」27,這是黑胡椒中的成分之一。這種物質也會啟動TRPV1受體,但在辣度上同樣是遠遠不如辣椒素。

正因為有這種成分的存在,這是為什麼我認為要將英文的「Pepper Spray」翻譯到中文時,不應該翻譯成「胡椒噴霧」,以避免在噴霧成分上造成混淆。

3.4. 不要盲目選購混合配方

作為文章結尾,最後我想來談談市面上某些標榜「混合配方」的噴霧。這種配方通常是以辣椒噴霧為基底,額外添加CN或CS催淚瓦斯,以及紫外線染劑,號稱是「三合一配方」,在一般消費者眼中營造出功效更強大的錯覺。

但在本篇文章充分介紹了防身噴霧的發展歷史後,我們已經得知在1990年代,就是因為辣椒噴霧效果更好,所以才取代掉CN、CS噴霧的事實。結果十幾年過後,現在又要在辣椒噴霧中添加曾一度捨棄的催淚瓦斯,這其實是相當矛盾的事情。

打個比方,這就像是在投資股票時,明明已經找到績效穩定的優質股票並買入。結果出於分散風險的理由,又執意要拿一部份資金來買入一檔績效明顯較差的股票。雞蛋當然不該放在同個籃子裡,但要分散風險,也該是同時持有數檔優質股票,而不是刻意將一檔表現較差的股票加入投資組合中。

但話說回來,各位要怎麼分配個人資金購買股票,其他人是無權干涉或禁止的,各位要如何選購辣椒噴霧,用於個人防身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你就是覺得混合配方帶給你更多安全感,就是想買,我倒也不是說採用混合配方的噴霧就一定比較差、無法用於防身。

當下的科學研究也尚未探明當噴霧中同時存在辣椒素與催淚瓦斯,同時啟動TRPV1與TRPA1受體時,彼此間是否會有任何交互影響。我想目前可以先簡單的假設這兩種成分並不會影響彼此的效果。

那麼只要選購「主要類辣椒素」濃度在1%以上的辣椒噴霧,那就沒問題,這樣至少保證了辣椒噴霧本身已經具備充足功效,如果額外的催淚瓦斯也能發揮作用,那也不錯。例如Fox Labs就有推出一款「主要類辣椒素」濃度2%,搭配CS氣體濃度1%的噴霧28,這就是一款可以放心購買的混合配方。

最後下個結論。挑選防身噴霧時,應選擇以「辣椒素」作為主要成分的噴霧,且「主要類辣椒素」濃度應在1%以上,確保噴霧能發揮充足功效。

只要能滿足以上條件,各位買的是純辣椒噴霧或混合配方,其實都可以。不論如何,絕對不要只看見噴霧產品標榜「混合配方」,就膝反射的斷定這罐噴霧一定比較厲害,然後盲目的下單選購。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最後我也將一些參考資料整理在最後,希望能幫助到有心繼續鑽研防身噴霧的讀者!

首先,防身噴霧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化學武器。所以要鑽研防身噴霧時,能夠儲備更多化學武器的相關知識,自然多多益善。

一個很好的資料來源,是「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的科學顧問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SAB)。在制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的過程中,他們在2014年整理出17種會啟動TRPA1或TRPV受體的化學成分,定義為「鎮暴用化學藥劑」(Riot Control Agent)29

這17種「鎮暴用化學藥劑」中,其中有6種分別是作為混合物的辣椒油膏(OC),以及組成「主要類辣椒素」的5種分子,由於它們通常會同時出現在辣椒噴霧裡,如果把它們合併起來當作一種成分,那也一共有12種鎮暴用化學藥劑。

2016年,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也發表一篇公開文章,針對OPCW提出的「鎮暴用化學藥劑」,介紹這些成分的化學性質與發展歷史30

OPCW統整眾多關於「鎮暴用化學藥劑」的研究後,最後提出了一份建議書,並在2018年將這份建議書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期刊上。在這篇期刊文章的補充資料中,含有相當豐富的描述,非常值得一讀。

以上內容也許較為學術,如果覺得過於艱澀難懂的話,也可以找找在美國民間的相關課程。至少講師會使用更親民的語言來解釋相關概念。

Chuck Haggard就是其中一名辣椒噴霧的講師,他的課程錄影在Active Self Protection Extra頻道有一系列播放清單。其中在第四段錄影中,Chuck Haggard也同樣比較了不同防身噴霧成分的特性,這也是一個很值得參考的內容。

說完上面這些比較全面性的知識來源,最後,以下條列出的是在文章中的引用來源。

Footnotes

  1. 《史密森尼學會》雜誌: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Mace, Designed by a 29-Year-Old and Reinvented as a Police Weapon

  2. 維基百科條目:Phenacyl chloride

  3. Alan Litman在1964年提交的專利書,與1969年提交的專利書

  4. 維基百科條目:CS gas

  5. 維基百科條目:List of uses of CS gas by country

  6. BBC於2005年的新聞報導與2008年的新聞報導

  7. 維基百科條目:CR gas

  8. 維基百科條目:4-Nonanoylmorpholine

  9. 《理性》雜誌的文章:Pepper Spray's Progressive Origins、Officer.com的文章:History of Mace/Pepper Spray

  10. Zarc International的官網

  11. 《洛杉磯時報》1996年的報導:ACLU Seeks Review of Pepper Spray

  12. 美國司法研究所(NIJ)1997年的報告書:Evaluation of Pepper Spray 2

  13. 維基百科條目:N-香草基壬醯胺

  14. 在Byrna的辣椒彈丸中,就同時使用了OC(辣椒油膏)與PAVA。

  15. 在巴西的網路電商上,以葡文關鍵字「Spray de Gengibre」(薑噴霧)就能搜尋到相關商品。

  16. 維基百科條目:ShogaolGingerol 2

  17. Poly Defensor廠商的噴霧型錄

  18. PSi噴霧的專利書

  19. 這種薄荷醇噴霧分別能在瑞典的網路電商芬蘭的網路電商中找到。

  20. Fox Labs MEAN GREEN

  21. Amazon商品:Safehaus Self Defence Spray

  22. 《自然》期刊的文章:TRPA1 channels mediate acute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and pain produced by bacterial endotoxins

  23. Guidance on the Use of Incapacitant Spray

  24. Hand-Held Aerosol Tear Gas Weapons - NIJ Standard 0110.00

  25. Oleoresin Capsicum: Pepper Spray as a Force Alternative

  26. 維基百科條目:辣椒素,內含各類辣椒素分子的「史高維爾辣度單位」

  27. 維基百科條目:Piperine

  28. https://foxlabs.com/products/outdoor

  29. DECLARATION OF RIOT CONTROL AGENTS: ADVICE FROM TH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OPCW, 2014

  30. Painful chemistry! From barbecue smoke to riot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