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防身迷思】為了保命,在皮夾裡放點小額現金給劫匪搶?

Authors
  • avatar
    Name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文章封面圖片
目錄

迷思:帶著現金保命?

你聽過這種說法嗎?「要在身上準備一些小額現金,這樣萬一碰到搶劫,搶匪才不會因為沒搶到東西,激怒歹徒,導致他開槍殺人。」換句話說,這些人認為身上帶現金,是一種「防身、保命」的作法。通常這一類說法是在旅遊、留/遊學、海外移民的中文社群裡以口語或文字流傳,不管是繁體、簡體都有人轉發。

直接說結論:我認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只是自己嚇自己,最後使得整個主流中文社群喪失自信,陷入受害者心態的消極言論!以下請各位給我個機會,讓我解釋為什麼這是無稽之談:

小額現金防身的說法1
出自PTT EuropeTravel看板
小額現金防身的說法2
出自知乎
小額現金防身的說法3
出自世界新聞網

1. 不符合實際情況

這種迷思的問題,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不符合實際狀況」。聽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質疑:所以實際狀況你就更懂?是經常被搶、還是曾經當過搶匪?你算哪根蔥,憑什麼說這不符合實際狀況?

這年頭在YouTube上只要輸入關鍵字「Robbery」,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監視器畫面,記錄了上百、上千起真實發生的搶劫案件。影片來源除了民間的私人頻道,也包含新聞社、警局,因此影像的可信度是有的。只要肯花個一兩小時,看過幾十起事件,任何人都有辦法對真實的搶劫建立一定的認識

所以下次再聽到有人説「你沒經歷過,根本不懂真正的搶劫」,別再輕易的被唬弄過去!確實,當事人心裡有多害怕、當下有什麼感受,不是本人都無法感同身受;但客觀上歹徒與目標的一舉一動,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鏡頭下全都一覽無遺,就算是一般人,也能一窺搶劫的真實樣貌

就算你說,你自己瞎看著畫面,也什麼都看不懂;沒關係,YouTube上也有人很認真的製作案件解說影片。這裡也放一條連結,是知名防身頻道Active Self Protection分析過的搶劫事件,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 Active Self Protection頻道介紹過的搶劫事件

總之,要理解真實搶劫的樣貌,其實並不困難。現在我就先假設你也和我一樣,對真實搶劫有一定認識了,以下就來看看迷思中到底有哪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地方:

1.1. 歹徒總會搶到點什麼

首先,這年頭沒有誰出門不帶手機的,而且根據眾多監視器畫面,可以發現手機幾乎是搶匪一定會搶走的物品。就算身上沒有珠寶、名錶,甚至連背包都沒有,歹徒再怎麼樣也會搶到一台手機

按照迷思中的邏輯,歹徒是因為沒有搶到值錢物品,所以被激怒而殺人。但實際上,歹徒高機率至少會搶到手機,那就不存在被激怒的理由,有沒有在身上放小額現金讓歹徒搶,基本上不影響最後是否活命。

1.2. 歹徒很少立即檢查內容物

第二,從監視器畫面裡也會看到,絕大部分的搶匪都是把東西搶到手之後就迅速離開現場。包包、皮夾裡有多少值錢物品,通常是之後慢慢清點,很少有搶匪會浪費時間在現場打開包包、皮夾,檢查內容物

如果是碰到單人武裝搶劫,歹徒獨自作案,一隻手還要拿著武器威脅、控制目標,那就更不可能空出雙手來檢查內容物了。除非受害者主動告知他皮夾裡面沒有錢,不然歹徒也不會立刻發覺這件事。哪怕是只有裝著會員卡的皮夾,一聲不吭的直接交給歹徒,那事情就結束了。

1.3. 歹徒也會自己動手搶

第三,有些人甚至以為這些小額現金是要自己現場掏出來交給搶匪的,讓他知道自己有搶到錢。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搶劫事件裡,根本沒有時間讓受害者從皮夾裡掏出現金。如果受害者拿出皮夾,試圖打開來取錢,這時歹徒早就一把皮夾給搶走了,然後繼續要求受害者交出手機、背包、手錶、項鍊。也有搶匪會直接把手伸到受害者的口袋裡自己搶奪物品,受害者完全沒有機會自己伸手拿出財物。

2. 數據告訴我們什麼?

在迷思裡,假想中的搶劫犯是會為了錢財殺人的。下一個問題是,搶劫犯真的經常為了錢殺人嗎?

從「美國犯罪受害調查」(NCVS)的數據來看,過半搶劫案件中,受害者其實都沒有受到肢體傷害。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搶匪本來就是不打算殺人的,他的目標只有財物而已。只要受害者不反抗,歹徒很可能並不會動手。

搶劫的受害者受傷數據
圖表由左到右分別是「沒有受傷」、「受了傷未治療」、「受了傷有治療」。可以看出來最左邊「沒有受傷」的數量佔大多數。有意自己重現這張圖表的讀者,可以到NCVS的互動式網頁上實際操作!

或從反面理解:真的會在搶劫過程中殺人、傷人的搶匪,大概一見面就直接動手了,畢竟從活人身上,不管是毫髮無傷或被打暈,或者從屍體上拿走的錢都是一樣的價值。既然歹徒選擇用口頭威脅的方式命令目標交出錢財,那除非目標打算反擊,否則歹徒十之八九是不會動手的。

所以並不是因為受害者在身上放了現金,讓歹徒嚐到甜頭選擇放自己一馬,進而保住自己一條命的。歹徒不殺人,基本上是因為他本來就不打算殺人!受害者是否準備現金,根本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3. 總結與批判

說到底,我自己並不覺得防身中展現服從交出財物這件事有什麼好丟臉的,在本站整理的六大防身策略裡,服從就是其中一項策略。畢竟把身上的錢包、手機、背包、名錶、珠寶放在天秤的一側,另一側放上自己的健康與性命,毫無疑問,當然是健康與性命更重要、更無可替代。

如果是無力反抗、沒有任何武裝的人碰上搶劫事件,選擇服從,從數據來看已經是存活機率最高的作法了,大概沒有辦法再做得更好了。而最終結果到底會怎樣?能不能保證自己絕對不受傷?

多數案件裡,受害者除了受到驚嚇外,毫髮無傷。但是:

  • 有些案件裡,歹徒在過程中仍然會以推擠拉扯、打臉的方式威脅受害者,雖然不致命,但會受點輕傷;
  • 有些案件裡,受害者與歹徒產生爭執,歹徒離開時仍往受害者的腳上補一槍
  • 有些案件裡,歹徒一見面就直接開槍爆頭,並搜刮財物;
  • 有些案件裡,目標已經無比配合歹徒,跪在地上交出所有財物了,但最後歹徒還是處決式的射殺目標
  • 有些案件裡,受害者試圖拔槍反抗,但歹徒最終卻只是把手槍奪走,並未因此開槍殺人

從監視器案例總結出的結果就是:最終結果實際會怎樣,全由歹徒決定。沒有人能夠預測一定會怎樣。既然選擇服從,就代表自己的生死完全受另一個人的掌控,隨他心情處置。

如果選擇了服從,放棄一切主導權,就必須接受以上事實而不該是憑著自己的空想,主張在身上放現金,是一種有效的「保命作法」,產生自己也有能力改變事件結果的錯覺;還把這種消極言論擴散出去毒害他人,把壞人捧上了天,當成神一般的敬畏著。如果有誰想要強化自己、反抗歹徒,消極者這時反倒要批評、打壓他,說歹徒更強更厲害,我們一般人沒辦法抵抗,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小心翼翼的呵護著他的情緒,避免一不注意激怒了歹徒,引來殺身之禍。

結論:這種靠著攜帶現金保命的迷思,美其名是「街頭智慧」、「防身訣竅」,實則是空想情境中憑空搭建的空中樓閣,完全禁不起推敲,也根本不會對搶劫案件的結果產生任何影響。它唯一能產生的影響,就只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已!

如果想要真正掌握事件中的主導權,該怎麼辦? 就一個字:「學」!更多細節,下個段落會說明,請繼續讀下去!

4. 建設性的討論

好啦,前面的批判結束了,如果只是罵人,也不會改變現況。既然你都願意讀到這裡,沒有左轉離開的話,這篇文章的最後我們來進行一些具建設性的討論,聊聊怎麼改變這個現況:

4.1. 謠言止於智者

有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各位都能做到:就是讓這種迷思流傳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停下來,不再繼續傳播!

已經陷入消極思維、受害者心態的人,高機率這輩子都會死守舊有觀念,很難只用一兩句話就讓他們改變,這些人腦袋裡的想法,並不在我們的影響範圍裡。而我們真正可以掌控的,是避免自己成為讓消極陣營的人數繼續擴大的幫兇!

拿流行病來比喻,就好像在疫苗研發出來之前,至少可以先讓更多人戴上口罩,減少傳染機會,避免有更多人誤信這種錯誤迷思!

4.2. 敬畏源自無知

在我們想要去否定陷入受害者心態的人所持有的觀念,告訴他們迷思內容為什麼錯、錯在哪,與他們爭論、激辯之前,也讓我們先花點時間,理解迷思的本質,是人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會出現的一種反應

古代的人類,在面對天災、飢荒、疾病的威脅時,因為無知、無能為力,所以人們把這些無法理解本質的事物、現象神格化來敬畏著。因此各個文化幾乎都有舉辦祭祀活動的傳統,極端一點甚至是拿活人做供品。

到了現代,科技發達了,人們更理解自然災害的背後的道理,因此古老的迷信慢慢就消失了。當然,這不是說人類就可以驕傲自大。大自然的力量依舊不容輕視,但至少現在的人們在面對天災時,能夠更務實的運用資源,籌備防災物資、建立預測警報機制、加固建築物,而並非只倚靠求神祭祀,甚至是拿活人去獻祭,祈求災害不要發生。

同理,防身議題中,到底為什麼這些消極者會如此敬畏歹徒?原因正是源自對暴力事件的無知。光是搶劫,有太多人對於搶劫的認知,是來自於電影、漫畫、小說的虛構劇情,或是他人的轉述,而轉述內容可能又是另一個人的轉述。當這些人的認知從一開始就嚴重偏離實際狀況,即使後續是用理性思維來分析,最後得出來的結論也會是錯的

所以就算邏輯上辯贏了對方,告訴他們迷思內容為什麼錯、錯在哪,只要對方仍然對於暴力事件一無所知,仍然是基於錯誤的前提去思考,那麼他永遠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反而批評我們這些積極防身者,只是蠻勇、好鬥,自以為是且不可理喻。

了解問題的本質是「無知」後,我們就不需要浪費時間與這些人激辯邏輯上的對錯。對抗無知的解決方案,就是分享知識,讓更多人脫離無知的狀態,這才是我們應該花時間去做的,具有建設性的事情!

就像面對自然災害的態度一樣,並不是學了防身,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覺得歹徒都很弱。歹徒的危險性依然不容輕視,而我們也應該務實的去培養防身能力,而不是把時間、資源浪費在毫無意義的舉動上!

4.3. 分享防身知識

因此,向更多人分享關於暴力的知識,就是我架設這個網誌的核心目標。最後我把一些相關知識整理在這個段落,各位可以延伸閱讀,累積更多防身知識!

我把防身的核心知識,歸納成以下三項,這會是我們探討防身情境時可以採用的思考框架:

  1. 認識暴力型態的特性
  2. 了解暴力醞釀的過程
  3. 知道有哪些策略可用

首先,我們要去分析搶劫屬於哪一種「暴力型態」,不同暴力型態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採用不同的手段去應對。常見暴力事件,大致可以分兩大類:「社會性暴力」與「掠食性暴力」,而搶劫屬於掠食性暴力,既然是掠食性暴力,那就不存在靠對話平息暴力的可能性。

→ 關於「社會性暴力」、「掠食性暴力」的差異,請參閱以下文章:
認識暴力型態(二):盤點個人防身需要面對的暴力型態

在掠食性暴力底下,又能依據目的,分成「資源型」與「過程型」兩類,而搶劫屬於「資源型」。碰到「資源型」,有機會靠著服從避免自己受傷。但反過來,如果碰上「過程型」,服從是無效的,這時如果跑不掉,也絕對不能展現服從,而應該積極的反抗!

→ 關於掠食性暴力的介紹,請參閱以下文章:
認識暴力型態(四):深入探討「掠食性暴力」

掌握暴力型態後,下一步是了解暴力的醞釀過程。絕大部分的掠食性暴力,都是需要一段醞釀過程的,並不會瞬間爆發。理解暴力醞釀過程中有哪些階段後,我們就有機會在歹徒動手之前,判讀事前預兆,提早展開應對,這樣更能確保自身安全。

搭配暴力事件的監視器畫面,我們能更進一步的具體認識搶劫案件中的過程,幫助我們更清楚的理解真實事件中,有哪些共通點,也找出可以介入、採取行動的時機!


最後,基於對暴力醞釀過程的理解,我們能夠進一步找出暴力醞釀過程中可以介入的時間點,並制定妨礙暴力醞釀的防身策略。先從大方向上理解在不同時間點,所採用的不同防身策略,背後分別有什麼邏輯,我們才能建立全局觀,讓自己有依據、有原則性的去對抗暴力,並充分信任這些策略的有效性。

後續再搭配實際暴力案件的解說,我們也能進一步找出真實情境中,有哪些實際執行上的考量、不同環境裡分別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優勢。如此一來,大方向的策略,和細節中的戰術應用,我們都能系統化的培養相關能力!

→ 更多關於「六大防身策略」的介紹,歡迎參閱這篇文章:
盤點六大防身策略:針對性去破壞暴力醞釀過程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