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劫車:基本安全習慣、淺談應對策略

Authors
  • avatar
    Name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在海外生活,劫車是不少駕駛的惡夢。尤其治安惡化時,劫車案件的統計數量往往能看見明顯的增長,對於生活在海外的台裔、華裔群體,更該對這種犯罪建立基本認識,並提高警覺!

《認識劫車套路》系列文章之後,這個《防範劫車》系列文章則會著重討論對抗劫車的具體辦法。

文章封面圖片
目錄

0. 防範劫車之前,先認識劫車

在防範劫車系列文章的開頭,我想先做個聲明:我希望讀者可以先完整讀過《認識劫車套路》系列文章,透過觀看實際案例錄影,充分理解歹徒的劫車套路。

如果沒時間把整套《認識劫車套路》系列讀完,也至少要讀過《認識劫車套路》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對劫車案件有最基本的認識之後,再來讀這篇文章會比較好。

理由也很簡單。防範劫車的本質,就是要針對劫車這個「問題」,提出防身上的「解案」。既然要解決問題,那當然得先了解問題的本質

如果不先充分了解暴力攻擊的本質,就要直接學防身策略,這就像是要解一道數學問題時,還沒搞懂題目在問什麼,就要直接看解答,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把解答硬背下來,下一次碰到同一類型的問題,照樣是解不出正確答案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會假設讀者至少讀過《認識劫車套路》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以此為基礎,由淺入深的介紹防範劫車的具體實踐內容。

以下就先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介紹一些基本車輛安全習慣。

1. 養成基本安全習慣

或許有人會質疑,面對劫車這麼嚴重的暴力威脅,卻要先花時間討論這些基本安全習慣,有意義嗎?

當然是有意義的。在我撰寫《認識劫車套路》系列文章,整理大量實際案例時,見證了許多車主的受害過程。其中許多車主正是因為沒有做到基本安全習慣,導致他們在不自覺中露出破綻,也讓自己陷入劣勢條件裡,變得特別脆弱。一旦歹徒發動攻擊,受害車主往往難以招架,局面很迅速的就被歹徒掌控,最後迫使車主只能就範。

如果連基本安全習慣都不願意,甚至不屑去執行,卻期望靠著某種奇招、神兵利器化險為夷,那就本末倒置了。要是遭遇劫車的瞬間,就迅速陷入死局的話,就算有錦囊妙計、甚至暗藏槍械,那也無從施展。

因此,先確保自己養成基本安全習慣是很重要的。

以下條列出的基本車輛安全習慣,執行起來幾乎沒有難度,任何人都能做到,而且幾乎在所有的劫車情境裡都能適用。

緊接著就開始盤點這些基本安全習慣:

1.1. 人在車上,就保持車門上鎖

任何車輛安全情境的第一步,都是保持車門上鎖的習慣:人一上車,就迅速鎖上車門,不論在公共場所或自家車庫都要做到。如果駕駛忘記鎖車,車上的副駕駛或其他乘客也應自行操作按鈕鎖車。

《認識劫車套路》系列文章裡,許多劫車案例中的受害駕駛就是因為沒鎖車門、甚至根本沒關車門,所以歹徒一接近車輛,手一拉就能直接從車外打開車門,然後伸手去搶方向盤,並拉扯、攻擊駕駛或乘客,將他們拖出座位。

只要有鎖車門,金屬車體就可以提供一定防護功能,歹徒就無法如此輕易的入侵車廂。

但萬一車門沒鎖,誰都可以從車外輕易打開車門的話,那車輛反而會變成一副牢籠,在歹徒入侵車廂時,讓車上人員無處可逃!

所以不論如何,養成鎖車門的習慣!

鎖車門

我也知道,鎖車門太簡單、太無聊了,各位大概早就聽膩,甚至也認為自己平常早就有在做了。

但事實是,歹徒直接開門劫車的案例至今依然不斷地發生。這代表一件事:眾人對於「什麼時候需要保持車門上鎖」的認知,存在巨大的差異。很多人自以為有養成鎖車習慣,但事實上做得根本不夠確實

比方說,實際案例中我們看到很多歹徒會瞄準車主剛坐上車、準備起步的時刻,直接拉開車門進行劫車。

有些車主口中的「我有鎖車」,是坐進車內之後,等到繫好安全帶、發動引擎,設定好導航,打入D檔準備出發,這時才鎖上車門。甚至只是等著車輛起步、車速超過某個定值後,確認車門有自動上鎖而已。

那代表車主在「坐進車內」直到「踩油門離開現場」,甚至是還在低速滑行的這段時間裡,車門根本就沒有上鎖,當下都是有機可趁的,車主卻不自知。

真正的「有確實鎖車」,是在所有人都坐定後,就立刻手動鎖上車門。然後才發動引擎,完成後續車輛起步前的準備。

也有些時候,車主沒鎖車的原因,可能是沒有發現車門自動解鎖了。舉例來說,某些汽車的出廠設置,會在引擎打入P檔時,自動解鎖所有的車門。

因此,為了暫時停車,而將引擎打入P檔時,很多車主可能壓根沒發現車門已經自動解鎖了,所以也沒想到這時需要手動操作按鈕重新上鎖。所以在這段逗留車上的時間裡,車主一直是有機可趁的。

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很簡單。查閱一下自己的汽車使用手冊,這個設置通常是可以更改的。萬一設置無法更改,那每當車主打入P檔後,如果沒有要立刻下車,就要養成習慣,迅速手動鎖上所有車門。

P檔

1.2. 但凡下車,引擎熄火、鑰匙帶走、車門上鎖

除了上車時迅速鎖門,下車時,也要確實執行安全習慣。

在實際案例中,不少劫車案是在車主離開駕駛座的時候發生的。因為車門沒上鎖,甚至鑰匙還插在車上,這讓歹徒可以直接趁虛而入,連動武、交戰都不需要,就能迅速的把車給劫走。

這時更糟糕的情況是駕駛下車後,車上仍有其他乘客,甚至是後座有幼童。在歹徒劫走車輛後,乘客往往被迫留在車上和歹徒一起行動,然後稍後被半路丟包,這種情況在案例中並不少見。

想要避免這種狀況,方法也很簡單。只要駕駛每次下車,都確實做到「引擎熄火、鑰匙帶走、車門上鎖」,上述的劫車情況就不可能發生。就算有其他乘客留在車上等待,也要確實的熄火、隨身帶走車鑰匙。

引擎熄火、鑰匙帶走、車門上鎖

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偷懶。就算只是暫時下車,很快就回來,也要確實執行。

案例中我們反覆見證了,劫車會發生在車輛靜止時。停在路邊從後車廂搬東西、到餐廳拿外帶,在自助式加油站等待加油,需要暫時下車時,這時就是需要「引擎熄火、鑰匙帶走、車門上鎖」。

就算有車上乘客想要繼續聽音樂、替手機充電;或是為了天氣冷熱,想讓空調繼續運轉,這些都不是我們偷懶不讓引擎熄火、不把鑰匙帶走的理由。

講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抱怨:才一下下而已,估計也不超過1分鐘,有必要這麼麻煩嗎?

是啊,「才一下下而已」。相同的理由,也可以用來反問車主為何不願意讓引擎熄火、帶走鑰匙?

在下車之前,按個按鈕或轉動鑰匙將引擎熄火,然後下車時帶在身上,這個操作根本不用5秒鐘,就可以有效降低劫車的風險。5秒鐘的操作,能有多麻煩?多聽1分鐘的音樂、多充1分鐘的手機,真的有那麼重要?有需要省這5秒鐘麻煩,多享受1分鐘的車上娛樂,讓自己暴露在被劫車的風險中嗎?

反正都只有一下下而已,是要選擇安全?還是選擇輕鬆?相信各位心中自有答案。

1.3. 縮短在靜止車輛逗留的時間

最後一條安全習慣,是盡量縮短在靜止車輛逗留的時間。

《認識劫車套路》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就開宗明義的說了,劫車必須發生車輛靜止的時候。

如果沒有特別需求,盡量不要在室外長時間、獨自坐在靜止的車輛上。假使所在地治安良好,那也就算了。但要是治安狀況並不好,這麼做其實是延長自己暴露在劫車風險中的時間,夜長夢多。

尤其是要在車上長時間逗留時,通常會將引擎熄火,可能也會搖下車窗保持空氣流通。而之所以會在車上長時間待著,理由不外乎是為了休息,或是專心做某些事情。所以我們不可能全程都保持狀態意識,時刻關注著車外變化。

因此在這種狀況下,車主幾乎都是猝不及防的遭遇劫車,回過神來,就發現自己已經被一把槍指著腦袋了。這時來不及重新發動引擎,沒辦法一踩油門就逃離現場,甚至因為搖下車窗的關係,歹徒可以直接動手打開車門,直接進攻,並把車主拉出座位。

以下是在靜止車上開直播,以及睡覺時,遭遇劫車的實際案例:

坐在靜止車上開直播時,遭遇劫車
在車上睡覺時,遭遇劫車

如果需要在室外暫停車輛,除了要確認車門上鎖之外,建議不要將引擎打入P檔,而是維持在D檔,用腳踩住煞車。這樣一來,萬一真的有歹徒要發動突襲,只要一踩油門,車子隨時可以向前加速,離開現場。

此外,也應盡量避免在靜止車上睡覺、或在靜止車上視訊通話、拍影片、開直播這些會佔用注意力,又需要長時間處於靜止的行為。

真的想要沈浸在手機、直播、遊戲裡享受的話,這件事可以等回到家裡再做,而不是在路邊的車上!

2. 具體應對策略

會讀到這個位置的讀者,我相信應該是真的有心想要防範劫車。

在介紹完基本安全習慣後,接下來就開始進入正題,談談防範劫車的具體策略。我將會透過系統性的論述,建立一套關於防範劫車的知識結構。

2.1. 戰略與戰術

我認為,個人防身是存在系統化的方法論的。思考如何應對暴力事件時,我們可以用「戰略」與「戰術」的觀念去拆分問題。而在這之前,得先說明一下「戰略」與「戰術」分別是什麼。

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同是分析怎麼對付敵人,「戰略」(Strategy),或稱策略,是以「計畫」為假想敵來思考;而「戰術」(Tactics),則是以敵方作戰單位,也就是「人」為假想敵來思考。

思考的順序上,先從戰略層級開始,去分析敵人的計畫中有哪些目的,而我們的計畫可以怎麼妨礙敵人達成目的。充分了解雙方的「計畫」是如何對抗,有了清楚的「計畫」之後,接著就能水到渠成的進入戰術層級,思考在達成己方計畫的過程中,要如何對付實際的人。

文章封面圖片

以上文字可能聽來還很抽象,那不妨拿遊戲比喻。戰略上的思考,有點像在遊戲關卡開始之前,系統宣告己方獲勝條件的環節。遊戲的獲勝條件不一定總是「殲滅所有敵人」,有時可能是「尋找並拆除炸彈」、「狙殺/護衛特定人物」、或「撐完10分鐘的猛烈攻勢沒有滅亡」。

搞清楚遊戲的獲勝條件後,玩家才好進行戰術上的思考,去佈置、操縱己方單位,進而與敵方單位交戰,最終通關遊戲。

而遊戲與實際防身的不同之處在於,遊戲關卡的獲勝條件,已經被開發者決定好了,玩家也會被明確的告知;而防身情境裡的獲勝條件,則是需要靠自己分析、思索,甚至會隨情勢而改變。

緊接著我們就拿對抗劫車來應用,更具體的解釋這套方法論要怎麼運用。

2.2. 應用「六大防身策略」

按照前一段介紹的方法論,我們應對劫車的第一步,是戰略上的思考。在系列第一篇文章裡,我們盤點並分析過眾多劫車套路,從中理解到歹徒不管怎麼出招,其計畫中都有個共通點,就是要在「目標車輛處於靜止」的時候動手。

這就是破壞歹徒計畫的一個施力點。既然歹徒想要我們的車停下來,那我們就跟他逆著幹,盡可能保持車輛移動,或是不讓他們有機會靠近靜止的車輛,進而妨礙歹徒執行犯罪計畫。

除了劫車的特性之外,也別忘了通常來說,暴力攻擊會需要一段醞釀過程。在暴力醞釀過程中的不同時機,防身者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妨礙暴力的成形。因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以六大防身策略為原型,更系統化的建立劫車的應對策略。

掠食性暴力的醞釀過程

按照「掠食性暴力」醞釀過程的時間順序,六大防身策略中可以依序運用的是:

  1. 「預防犯罪發生」策略,讓劫車事件從一開始就無從發生。
  2. 「拒絕成為目標」策略,透過消除「脆弱性」,讓我方成為一個棘手的目標,使歹徒不選擇我方作為攻擊對象。
  3. 「離開歹徒的影響圈」策略,透過「迴避」和「逃跑」,離開歹徒的攻擊範圍,避免自己受到暴力傷害。
  4. 「口語情勢降溫」策略,在劫車情境中不適用。
  5. 「動用武力」策略,透過武力使歹徒失去攻擊能力,或放棄攻擊,藉此消除我方受到的威脅。
  6. 「服從」策略,劫車屬於「資源型」掠食性暴力。迅速交出財物,有機會避免遭受更多肢體上的傷害。

其中「4. 口語情勢降溫」只有在面對「社會性暴力」時才有機會奏效,而劫車屬於「掠食性暴力」,口語情勢降溫將是徒勞的,完全不適用於劫車情境,所以無需進行任何討論。

為什麼一口咬定無法靠談話平息劫車案件?請參閱以下文章:
用實際案例說明:掠食性暴力的歹徒,是不可能和他溝通的!
「社會性暴力」、「掠食性暴力」分別是什麼?請參閱以下文章:
認識暴力型態(三):深入探討「社會性暴力」
認識暴力型態(四):深入探討「掠食性暴力」

這個系列文將會按照順序,各用一篇文章介紹如何以第1、2、3、5、6項策略應對劫車,並說明其中的戰術考量。建議有興趣的讀者也按照這個順序來閱讀!

延伸閱讀

更多 車輛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