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劫車套路:了解劫車犯的行為模式,並盤點十種劫車套路
- Authors
- Name
-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在海外生活,劫車是不少車主的惡夢。尤其治安惡化時,劫車案件的統計數量往往能看見明顯的增長,對於生活在海外的台裔、華裔群體,更該對這種犯罪建立基本認識,並提高警覺!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培養防範劫車的能力,第一步就是了解敵人的行為。這篇文章會先介紹劫車犯的行為模式,並盤點十種常見劫車套路,協助讀者對於劫車建立最基本的認知!
目錄
1. 劫車犯行為模式
首先,我們用以下幾個問題,快速了解關於劫車犯的行為模式中有哪些特點。
誰會劫車:劫車犯通常是年輕男性,有相當比例是未成年者。通常會有兩名以上的歹徒,比較少是單獨作案。
複數歹徒大致會有一定分工模式。通常會有一名歹徒負責駕駛。在發動攻擊前,歹徒常會利用車輛先在附近徘徊、尋找目標。鎖定目標後,駕駛的歹徒可以把車停在有利的位置上,讓剩下的同夥們拿著武器下車去劫車,駕駛則留在車上待命,視情況擋住目標車輛的去路,輔助同夥的行動。如果劫車失敗,同夥也可以迅速逃回車上撤退。
如何劫車:劫車犯手上通常會有致命武器,例如槍械。畢竟車輛本身除了是一種保護,也可用來衝撞,歹徒勢必得使用「致命武力」,才有足夠的威脅性,逼迫車主服從。
有時歹徒就算不具備致命武器,仍可能會透過人數優勢,或是去尋找比自己衰老、弱小的人,去創造武力上的優勢進行劫車。
而劫車發生時,除了損失車輛,歹徒也很可能會像一般搶劫那樣,一併搶奪個人財物,例如皮夾、手機、身上的包包。
為什麼劫車:劫車屬於「資源型」的掠食性暴力。犯罪的理由,通常是有利可圖,變賣贓車與零件。歹徒可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犯罪;也有臨時起意,發現有機會可以搶一台車來取樂兜風(Joy ride)的理由。少數情況中,則可能是警匪追逐的過程中,歹徒臨時要搶一台車來逃跑。
劫什麼車:不論是平價車款、高級車,都有可能被劫車。任何能夠正常駕駛的車輛,都可能成為歹徒的目標。某些贓車會被賣到海外市場,或者也可以拆了以零件的形式販賣。
除了一般私人車輛之外,運送高價值商品的車輛,也是犯罪組織劫車的目標。
什麼時候劫車:劫車通常發生在夜晚時段(晚上6點~早上6點)。這些時段通常是非尖峰時段,目擊者較少,車流量小,歹徒更容易迅速逃逸。而且歹徒更容易利用夜色隱蔽行蹤,發動突襲。
在哪裡劫車:最後,劫車無不例外的,會發生在車輛靜止時。畢竟歹徒不太可能是從一台高速行駛中的車上,把車主拖出來,自己再追上車子坐到駕駛座裡面,把車給開走。
所以任何車輛會停靠的場所,例如路邊停車格、停車場、加油站、紅燈路口,都有可能發生劫車。或者車輛在路上行駛過程中,歹徒也可能會想辦法讓目標車輛停下來,再動手劫車。
反過來說,只要能繼續保持車輛的移動,就是對抗劫車最好的辦法!
以上的行為模式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劫車必須發生在車輛靜止時。如果讀者無法記下所有的資訊,只能記住一項的話,請各位務必記得:劫車發生在車輛靜止時。
下個段落盤點十種劫車套路時,我們也會看到每一種套路,都會緊扣著這個大原則不放。
2. 盤點劫車套路
我們知道劫車,是搶劫的一種。但「劫車」與「劫車以外的其他搶劫」,卻存在一項巨大差異:奪取的資源是不一樣的。
附註:正是這份差異使得我們在研究「搶劫」這種犯罪的時候,不得不將「劫車」作為一種特例,獨立出來進行探討。
劫車所要奪取的資源,是車輛,這是一個體積、重量、機動性都遠遠超過人類身體的大鐵塊。因此,受限於物理條件,歹徒劫車時,不可能像搶劫一般財物時,可以一把搶走就跑掉。
要完成劫車,基本上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歹徒奪取車鑰匙,迫使車主離開駕駛座後,自己坐進車裡取得車輛的控制權,把車給開走。但凡中間有某個環節出錯,歹徒的劫車就會以失敗告終。
所以説,想要順利劫走一台車,除了要在車輛靜止時動手,還得挑選適當的時機,在目標車主分心、有機可趁,無法即時踩油門離開現場時動手,才容易成功。
而這些適當的劫車時機,大致就固定那麼幾種。因此,實際案例中會觀察到,劫車犯的行為模式具有「樣板化」、「套路化」的特性,不同歹徒犯下的劫車案件裡,可以看到相同的劫車套路被重複使用。
在彙整、分析大量劫車案例後,我們可以歸納出十種劫車套路。以下會以摘要性的描述,盤點這些劫車套路:
套路一:靜止車輛
既然劫車必須發生在車輛靜止時,如果這時車主也正坐在靜止車輛內,對歹徒來說就是最簡單直觀的狀況了。
正因為車主和車輛都不會移動,所以歹徒不論是開車或是徒步,都能輕鬆的接近車輛,動用武力逼迫車主下車,並交出車鑰匙。這使歹徒幾乎可以完全主導局面,在自己喜歡的時機,如探囊取物般下手攻擊。
套路二:上下車時
對歹徒而言,車主正在上下車、或在後車廂搬東西,無法隨時留意周遭變化,肢體行動也受到一定限制的時候,也是一個劫車的好時機。
這時因為人員要上下車,目標車輛必定會處於靜止狀態,車門也會解鎖,車鑰匙也很可能在車主手上。歹徒只要抓準時機發動突襲,相對容易的就能把車子搶下來。
套路三:住家門口
除了室外公共場所之外,住家門口也是一個人員會上下車、搬東西的地方,所以劫車也可能會發生在門口、車道入口、車庫,這裡也是個需要防範劫車的場所。
之所以把「住家門口」獨立出來作為一個類別來討論,是因為「家」對多數人而言,是一個感到安全的場所。所以在自己家門口,很多人常會掉以輕心,就覺得車門不鎖、引擎不熄火也沒關係,結果無意中暴露出許多可趁之機。
套路四:加油站
與住家門口一樣,自助式加油站也是人員會頻繁上下車的場所。加上自助式加油站沒有門禁,任何人、車輛都能自由進出。除了商店裡的店員以外,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所以歹徒只要守在附近徘徊、埋伏,總能等到合適的目標出現。
加油站與一般的停車場、住家門口不同之處在於:車主進入在加油站後,通常會逗留一段較長的時間。這讓歹徒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尋找目標、伺機行動。
而且在操作加油機台,或替輪胎打氣時,車主必定會分心,無法持續關注周遭變化。這時車輛也必定處於靜止,且車門會出現解鎖的空檔。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導致加油站內的劫車套路具有一些獨特的行為模式,因此我們將「加油站」獨立成一篇文章來介紹。
套路五:半路暫停
就算車主並未打算上下車,在駕駛過程中仍然會有需要半路暫停的時候。這時車輛也會處於靜止狀態,讓歹徒有機可趁。
這些場所包括:路上的紅燈路口、暫時靠邊暫停時、閘門口、或者ATM、速食餐廳的得來速車道。
介紹到這個位置是一個分水嶺。前五種劫車套路中,都是歹徒等待車輛自己進入靜止狀態後,才動手劫車。
所以我們主要以「場所」來區分,並根據每個場所中不同的地形條件,介紹歹徒可能會使用哪些劫車套路。
後五種劫車套路中,歹徒會想辦法讓行駛中的車輛停下,更主動的創造劫車機會。這可能是以蠻橫的手段強迫車主停車;或設下陷阱,欺騙車主自己把車停下來;或設下騙局,引誘車主開車前往指定地點赴約。
所以接下來的劫車套路,會以「手段」來區分。
套路六:徒步攔車
當目標車輛仍在行駛中,有些膽子大的歹徒,可能會直接拿著武器走到路中央,強迫行駛中的車輛煞車,進入靜止狀態,進而下手劫車。
除了膽大,會徒步攔車的歹徒也可能是精神異常,或正在逃離警方追捕,所以急需劫車。
套路七:車輛攔車
如果要攔下一台行駛中的車輛,使用另一台車輛來攔車,絕對會比用肉身攔車來得更有效。這是因為車輛的機動性更好,車體也比人體更堅硬,用車輛來攔車,會有更多犯罪套路可以使用。
常見的「車輛攔車」劫車手法,包括:單線道煞車攔停、超車攔停、迎面攔截、包夾攔停。
套路八:設下陷阱
歹徒想要劫車,除了以強硬手段直接逼車、攔車,甚至衝撞,也有些歹徒會刻意製造陷阱,以更奸詐狡猾的方式,替自己騙出動手的機會。
主要的幾種劫車陷阱包括:假車禍、假路障、假意求救、假好心、假冒警察。
套路九:設下騙局
前一套路介紹的「陷阱」通常具有急迫性,在遭遇陷阱的當下,就必須立刻做出應對。「騙局」,則通常有更長時間的醞釀過程,歹徒先透過人際溝通建立信任後,說服目標開車赴約,自己走進圈套裡。
而且「騙局」中,受害車主通常是經過判斷,認為對自己有好處,才決定開車赴約的。依據「好處」的種類,劫車騙局可以分為「利誘」與「色誘」兩大類。
套路十:職場暴力
將前一種套路中裡的「利誘騙局」繼續延伸,就會看到屬於「職場暴力」的劫車套路。
舉例來說,歹徒可能會假冒成顧客,引誘業者開車前往指定地點。然後等業者為了獲得利益,如期赴約時,事先設下埋伏的歹徒,就發動攻擊劫車。
而某些職業的特性,更容易被歹徒利用,進而設下騙局醞釀劫車。在這些職業中,「計程車司機」與「餐點外送員」是一般民眾較常作為兼差的職業,因此優先介紹針對這兩種職業的劫車套路。
此外,文章內也會探討其他可能遭遇劫車的職業,作為選讀內容。
例外情境
最後,有一些少數劫車案例屬於例外情境,無法被分類到以上十種套路裡。造成某些劫車屬於例外情境的一種原因,是因為劫車只是另一種暴力攻擊的附帶結果。
譬如說,某些「入侵住宅」(Home Invasion)案例中,在歹徒闖入住宅,以武力脅迫屋主,洗劫屋中財物、現金之後,也會一併劫走家中車輛。在這種情況中,歹徒主要的行動模式是「入侵住宅」,而不是「劫車」,所以先前介紹過的十種劫車套路,在此自然是不適用的。
另外,某些劫車也可能是從偷車演變而來,或者發生過程過於隨機,真的歸納不出任何套路。這些例外情境會放在最後一篇文章裡介紹。
3. 案例資料來源
如果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與媒體識讀素養的讀者,在聽到以上「十種劫車套路」的說法,我想心裡應該會產生懷疑:這種說法到底有幾分可信?
我就喜歡這些會思考,勇於質疑內容真實性的讀者。實不相瞞,「十種劫車套路」的說法是我提出的原創內容,不論中英文,基本上是找不到其他來源的。但也強調:這十種劫車套路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而是彙整、分析了大量實際案例之後,從事實中歸納出來的知識。
事實上,在每一種套路的專屬文章裡,我都有將實際案例的影片或新聞連結嵌入到網誌文章內,因此,有心去驗證我的說法是否可信的讀者,是可以循線找出這些案例,自行判斷真偽的。
因此,我也打算用這個段落來交代一下這些劫車案例的來源。以下按照可信度由高至低,依序介紹幾種案例來源。
3.1. 現場案件錄影
可信度最高的,就是現場的監視器畫面與行車記錄器畫面,有時也包括了警用直升機的空拍畫面。這些都是第一手的客觀證據,直接見證了案件的發生。而且誰在什麼時間點、做了什麼事,鏡頭下一目了然,不存在自行想像的空間。
這些具體的錄影也不像文字描述,可能會在不同人心中產生出不同的理解。如此一來,才能確保所有人都在同一個事實基礎上在進行討論。
因此,在這個系列中,我所採用的絕大部分案例,都是「現場案件錄影」,以此確保自己使用的都是最貼合事實的證據,並從中歸納出劫車套路的特性。
會公開這些監視器畫面的單位包括警方、新聞社。有時民眾也可能會自行上傳錄影畫面,YouTube上也有頻道專門整理這些案例錄影,並進行分析。以下也附上一些來源的連結:
3.2. 新聞報導
另一種同樣具有可信度的案例來源,是由警方、檢察官所發佈的新聞稿、逮捕過程的密錄器影像、法院的起訴書。這些由政府單位發佈的內容,具有一定公信力。
基於以上來源,新聞社所撰寫的文字報導,並採訪承辦員警、目擊者、當事人的影像紀錄,也是一個具有可信度的案例來源。而且新聞社時常會做追蹤報導,假如一開始的案件描述有誤,新聞社也通常會在事後做出修正,這樣至少會在過程中盡量的接近事實。
雖然這類案例不像「現場案件錄影」是直接證據,但也足以間接證明案件的真實性。
由於某些劫車套路的發生,難以留下影像紀錄,例如某些劫車陷阱或騙局。只有在「現場案件錄影」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我才會使用來自新聞報導的案例,從中歸納劫車套路中的特性。
3.3. 親身經歷
同樣是文字描述,有時在網路社群平台上也會有人發文,描述自己遭遇的暴力事件。這些故事有血有肉,大眾容易與之共情,這也是一種案例來源。
然而,單純的親身經歷口說無憑,某些平台又具有匿名性,事件的真實性無法被證偽。就算假設事件是真實發生的,當事人在經歷暴力攻擊的高度壓力之後,難免記憶會有失真,描述中或許會有當事人不自覺誇大、忽略、誤會、隱瞞的部分。
所以如果只有文字描述親身經歷,缺乏其他證據的話,我不會採用這類案例來分析犯罪套路。但也聲明:我雖然說「親身經歷」的可信度較低,但並非要全盤否定「親身經歷」的價值。
親身經歷的描述中,往往蘊藏了許多防身情境中的實際考量,這常是一般人不一定想得到的事情。譬如說,事件發生當下,受到「壓力反應」影響,身心都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例如當下暫時聽不見旁人說話內容,或者僵在原地大腦一片空白。
有些人的親身經歷,也會寫下自己在事件後的情緒變化、與承辦員警的互動、法律訴訟上的細節等等。這些對於個人防身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但是,在建立關於犯罪套路的認知時,重點是分析歹徒的行為模式,這時就必須講求絕對的客觀,不能讓參雜主觀成分的「親身經歷」,影響我們對犯罪套路的理解。
因此,我建議讀者優先利用「現場案件錄影」與「新聞報導」,建立對犯罪套路的客觀認識。理解犯罪套路後,再去看那些「親身經歷」的案件描述,將會從中得到更深刻的體會。
3.4. 道聽塗說
最後,可信度最低的案例來源,就是網路上的某些「聽說」來的案例。這些內容通常來自影音平台、社群平台的留言區,眾人在茶餘飯後,你一言我一語的針對社會新聞發表意見:
- 『之前聽説有個XXX的案例,也是XXX。』
- 『我朋友之前碰到了XXX,也是XXX,超可怕的!』
- 『不對你朋友那是例外。我之前認識的一個某某專家,聽他說這種案例其實主要都是###。』
乍聽之下,每個人的發言似乎都有所依據,但實際上在短短幾句留言裡,既沒附上資料來源,又只有片面資訊,語焉不詳,根本經不起推敲。
有時候,最具可信度的「現場案件錄影」,可能也會被人編輯、剪接後重新上傳。當案例不再完整,也沒有附上相關說明或新聞報導時,就會有人自己看圖說故事,腦補出事件背景與人物關係。於是,一起從未實際發生過的事件,就憑空被創造出來了。甚至因為有現場錄影的片段,被認為是真實事件,接著又成為下一個人「聽說」的案例,以訛傳訛。
不過嘛,只會談論「聽說」來的案例的人們,也不見得真的對個人防身有多大興趣,不過就是在閒話家常時「道聽塗說」個幾句,倒也沒有必要特意去譴責。
但如果各位是真心想要了解犯罪套路,那請務必不要隨意輕信別人嘴裡聽來的案例。即便對方是見識廣闊的前輩、是知識淵博的專家、是住慣了某地區的扛壩子,這些人「聽說」的案例,我們都得自行查證。
在接受到案例的片面描述時,務必以此為線索,更進一步的搜尋相關資訊;或將錄影片段截圖下來,以圖搜圖,找出更完整、可信的事件來源。這樣一來,原本只是「道聽塗說」的案例,就會重新變回具有可信度的「現場案件錄影」或「新聞報導」。
或者,你就會發現某些聽說的事件,根本就不存在。
4. 結語
這篇文章開頭先根據美國的劫車統計數據,大致將劫車飯的行為模式以六個重點呈現。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劫車必須發生在車輛靜止時」。
緊扣著「劫車必須發生在車輛靜止時」的大原則,我們接著摘要性的盤點了十種劫車套路。每一種套路都有獨立的一篇文章,更深入的介紹實際案例與套路細節。
最後也向各位讀者交代了劫車案例的來源有哪些,並且依可信度的高至低排序,並介紹這些案例來源的特性。
閱讀順序上,建議先完整讀完這個《認識劫車套路》系列,再閱讀《防範劫車》系列。其實在《認識劫車套路》系列的每一篇裡介紹劫車套路細節時,我就會一併介紹該套路的應對手段了,《防範劫車》系列則是將這些應對手段,重新根據本網誌的六大防身策略整理出來,並搭配實際案例將執行細節做更深入的介紹。
在以下「延伸閱讀」的段落裡,可以找到這兩個系列的所有文章:
延伸閱讀
更多 認識劫車套路
相關文章:
- 認識劫車套路:了解劫車犯的行為模式,並盤點十種劫車套路 (本篇)
更多 防範劫車
相關文章:
更多 車輛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