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劫車套路:其他例外情境

Authors
  • avatar
    Name
    自我強化筆記
發佈日期:
最後更新:

這篇文章是《認識劫車套路》系列的最後一篇。本篇要介紹的,是無法歸納成特定套路,屬於「例外情境」的劫車案例。

文章封面圖片
目錄

雖然在系列開頭,我有提過劫車犯的行為模式具有高度套路化的特性,但終究還是有某些劫車案例,是無法被歸類到任何一種劫車套路裡。

這些屬於例外狀況的劫車案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 第一類,是當劫車只是某個更主要的犯罪中附帶的結果的時候。
  • 第二類,是因為劫車的發生太過隨機,真的沒有任何套路或規律可言。

1. 當劫車只是附帶結果時

在某些情況下,劫車的發生,是另一種犯罪附帶的結果,所以歹徒展現出來的行為模式,自然無法歸納到《認識劫車套路》的十種劫車套路裡。這時我們必須看見全局,以更主要的暴力犯罪型態來理解這起事件,不能將其視作單純的劫車。

這段話乍聽之下可能有點抽象,以下就直接拿實際案例解釋比較清楚。

1.1. 「入侵住宅」伴隨的劫車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入侵住宅」(Home Invasion)。在歹徒闖入住宅,以武力脅迫屋主,洗劫屋中財物、現金之後,也常會一併劫走家中車輛。或者某些情況下,歹徒的動機就是劫車,看到屋主車輛停在門口,於是為了奪取車鑰匙,而闖入屋中。

不論歹徒的動機是哪一種,總之這類型劫車所發生的情境,與之前介紹的十種劫車套路有許多差異:

  • 首先,屋主通常是已經在家裡待上一段時間,並不是剛上下車後的過渡狀態。車輛也早已完成停靠,屋主並未在車輛附近逗留。
  • 也因為處於自家內部,有牆壁的屏蔽,屋主無法充分的觀察四周變化。同時,屋主待在家中,警戒程度必然比在室外低,甚至「入侵住宅」可能是在屋主睡覺時發生的。
  • 最後,因為車鑰匙通常位於住家內部,所以歹徒必須先「入侵住宅」,才有辦法「劫車」

綜上所述,這時主要的問題其實是「入侵住宅」,不是「劫車」;同時,只要能夠阻止歹徒「入侵住宅」,自然就能阻止「劫車」的發生。因此在應對上,這時我們需要的是「居家防衛」(Home Defense)的策略與手段。本系列先前介紹過防範劫車的手段,在此則不適用。

以下舉出幾則相關案例:

至少三名歹徒持槍入侵民宅,搶劫一對夫妻
歹徒出車禍後,在高速公路上劫車未遂,隨後闖入一間民宅劫車
連續罪犯入侵民宅,持槍從屋主身上劫走現金與車輛

關於「入侵住宅」案例,這是一個更大的主題,這裡就只先舉出少數與劫車相關的案例供讀者參考。未來我也預計會像劫車一樣,再寫一個系列文章,深入探討相關犯罪套路與防範策略。

1.2. 「商店搶劫」伴隨的劫車

此外,劫車有時也可能是「商店搶劫」伴隨的結果。歹徒也有可能為了劫車,進入商店內部,先奪取店員或顧客身上的車鑰匙後,之後再跑到店外將車輛劫走。

這和第四篇:加油站所介紹過,歹徒尾隨車主進入商店的劫車稍有不同。以下的案例中,歹徒並不見得是先鎖定了目標,才進入商店搶劫;而是為了劫車,才進入商店尋找目標。既然沒有尾隨的過程,這時的能夠觀察到的事前預兆會比較少。

以下是「搶店員」的相關案例:

三名歹徒闖入快餐店,持槍搶走店員身上的車鑰匙,並劫車

對店員而言,要對抗這種劫車,同樣也得從源頭下手,去阻止歹徒進行「商店搶劫」,那麼自然也就解決這類型的劫車。

「商店搶劫」屬於一種「職場暴力」,這會在未來撰寫「職場暴力」系列文章時更深入探討。

以下是「搶顧客」的相關案例:

三名歹徒闖入超市,持槍試圖搶走顧客的車鑰匙,但未遂

對顧客而言,這種劫車裡的行為模式,則更接近搶劫一般財物的「徒步搶劫」。這是未來介紹更廣泛的「搶劫」案例中會介紹的內容。

1.3. 「路怒症」伴隨的劫車

相信各位都知道,路上的行車糾紛,也有可能是引發暴力事件的導火索。嚴重的「路怒症」除了惡意逼車、動手或拿起武器打人之外,也可能會伴隨發生劫車。

以下是相關案例:

腳踏車騎士與車主爆發肢體衝突,將車主打倒在地之後,騎士將車輛劫走
兩名車主徒手鬥毆一段時間後,其中一名車主持刀將對方的車輛劫走
行人不滿車輛擋住人行道,跳到車頂上鬧,趁車主下車時,將車輛劫走

讓案情變得更加混亂的是,路怒症伴隨發生的劫車,不一定總是某一方劫走另一方的車。有時是在車主下車忙著與人爭吵、扭打時,被不相干的第三者趁機劫車

車主開車載著兒子,途中下車與另一名車主爭吵時,歹徒趁機劫車
車主自己下車攻擊另一名車主時,不相干的歹徒趁虛而入把車劫走
路怒症車主下車面對另一名車主時遭到歹徒劫車,車主跑回車上扭打,並開槍打死歹徒

同樣的,如果能夠避免路怒症,或是妥善的應對路怒症,自然就能防止劫車在這時候發生。

2. 真的沒有套路

最後,有某些案例的發生非常隨機,是真的無法歸納出什麼「犯罪套路」。以下就舉出幾則個案出來,解釋為什麼這些案例裡找不出什麼套路。

2.1. 無辜被波及

有時候,劫車的發生是完全不相關的人,被突發狀況波及。歹徒很可能是在事前也並未預料到會發生意外,因此劫車是隨機應變的結果,而非事前預謀,自然很難說有什麼套路可言。

舉例而言,底下這起案例是車主原本坐在路邊靜止車上,後方突然發生一起槍殺事件,四名歹徒開車駛過一間房屋,朝屋主掃射將其擊殺。結果這時歹徒的車一不小心滑進水溝裡,動彈不得,只能棄車逃逸。

車主聽到槍聲,意識到狀況不對時,原本已經打算把車開到路邊遠離道路躲避槍火,結果反而因為車輛靠在牆邊,無法繼續駕駛,四名持槍歹徒全員下車奔跑追上車輛,將車主與車上嬰兒拖出座位進行劫車。

歹徒駕車掃射擊殺目標後,車輛意外卡在水溝裡,歹徒臨時劫走路邊躲避槍火的車輛

這起事件帶給了我們幾項啟示:

  • 有時候只因為在錯誤的時間,待在錯誤的地點,麻煩也會自己找上門來。
  • 駕駛時遭遇突發狀況,保持車輛機動性是大原則。能夠開車逃跑,增大與槍手之間的距離,通常會比留在附近更好。
  • 當機立斷很重要。應對突發狀況時,越晚開始採取行動、行動速度越慢,就越危險。因此學會克服「僵直反應」,並在事前預想、演練過應對方式,對於個人防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2. 好心幫忙,卻成了替死鬼

以下這起案例,受害車主原本是好心想下車提供協助的,反而讓自己成了替死鬼。

車主在駕駛中,發現高速公路上有一名女性坐在靜止車上,車頭前方站著一名男子。車主以為兩人是同行的,而車子故障了男子正在檢查,於是好心停車,下車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

事實上,車主目擊的是一起正在進行中的劫車。而歹徒聽到車主來搭話,只是一言不發,瞪著車主看,然後走向車主,一把將車主推開闖入車中。

過程中歹徒與車主在車門邊徒手纏鬥了一小段時間,隨後車主便取出自己放在車門邊的手槍,要求歹徒下車。歹徒在驚恐中加速逃逸,而車主這時開槍,數發子彈擊中自己的車輛。

最終靠著車上的GPS定位,警方成功尋回車輛,並將歹徒逮捕。

撞見劫車現場 以為是出意外需要幫忙 自己成為受害者

以上這起案例實在無法歸類到十種劫車套路裡。硬要說的話,歹徒可能是在高速公路上,以第六篇:徒步攔車的套路對女子進行劫車。

但對於本案例中的車主來說,車主是自願停車的,歹徒一開始並未以車主為劫車目標,主動將其攔下。而且歹徒也並沒有假裝自己需要幫助,引誘車主停車,也不能歸類到第八篇:設下陷阱的套路裡。

這起案例也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 當我方主動搭話,但對方完全不搭理,這也常是一種攻擊前的「事前預兆」,此時應保持距離,提高警覺。

  • 願意熱心助人,當然是好事。但不論是熱心助人,或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實際上都不如幻想中的那麼浪漫。因為我們作為路過的第三方,往往不清楚事件的前因後果,說白了就是搞不清楚狀況。

    這時貿然下車行動,甚至是貿然出手攻擊其中一方,通常都不是明智之舉。真要提供協助,務必要先確保自身安全,確切看清局勢,自己才跳下去救人

  • 這起案例也顯示出「離身攜帶」武器的風險:無法快速取用。萬一在歹徒上車後,車主來不及取出放在車門的手槍,這把槍就跟著歹徒一起離開了。

3. 結語

介紹完本篇的例外案例後,《認識劫車套路》系列就到此結束。如果讀者已經完整看過整個系列文章,那麼接下來,可以再讀讀看《防範劫車》系列!

雖然《認識劫車套路》系列的每一篇裡在介紹劫車套路細節時,就也一併介紹過該套路的應對手段了,不過《防範劫車》系列會將這些應對手段,重新根據本網誌的六大防身策略整理出來,並搭配實際案例將執行細節做更深入的介紹。因此也在此向各位讀者推薦這個系列!

延伸閱讀

更多 認識劫車套路 相關文章:

更多 防範劫車 相關文章:

更多 車輛安全 相關文章: